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深圳篇 | 把民生作为最大党建,共建“最美北站家园”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立兰
2022-06-16 07:56
收录于专题: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出智慧指挥中心,率先试点运行“党建引领社区‘智’理”信息化平台。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来到这里就感到很开心,这几年党群服务中心变化很大,功能设施更完备了。”13日下午,50多岁的许军阿姨和20多个好姐妹在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排练。

北站社区是深圳城市化进程的典型代表,面临着社区人员结构多元、组织形态多样、社会诉求多层、思想意识多变的深刻转型。2018年10月24日中午,习近平总书记一行专程来到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了解社区党建、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方面的情况。

近日,记者走进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发现,三年多来,北站社区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扩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体阵地,让中心功能更完备,基层党建引力更强大;把民生作为最大党建,坚持需求从群众中来,服务到群众中去;调动全体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让“旁观者”成为“参与者”。如今的北站社区建设更好、管理更好、治理更好,成为居民“最美北站家园”。

阵地扩大功能更多 基层党建引力更强

许军和她的姐妹们是北站社区模特队的队员,每周固定在这里排练两次。大家虽都年过半百,但身着旗袍、个个身姿绰约。

“2018年,我的小孙女在这附近还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那会儿她8岁,现在已经快12岁了,更懂事了。”何金凤69岁,是模特队较为年长的队员,她说,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党群服务中心排练,内心不由多一份自豪感,生活在北站社区也倍感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中心只有一楼,现在又增加了二楼和三楼,下个月就将正式开放”。当日,在社区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提前探营,发现二、三楼新设置了练功房、数字书房等场所,与一楼原有的儿童之家、书画室一起,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居民的多种需求。

有了强大完备的阵地,北站社区基层党建引力越来越强。2011年,北站社区只有一个12名党员的小支部,今天,已发展成为16个党支部、370名党员的大党委。社区“大党委”和驻社区单位43家党组织联合在一起,推动组织共建、问题共商、资源共享。疫情发生后,在社区“大党委”号召下,驻社区单位党组织、下沉干部、学校老师和众多志愿者积极投身社区疫情防控。

“我感觉到居民、物业、学校、社会组织等都围绕在社区党组织身边”,90后女孩谢星星在社区负责党建相关工作已有三年多。“前段时间,深圳疫情形势紧张,仅3月18日当天,就有628名志愿者活跃在北站社区防疫一线,大家一起牢牢守住了我们的北站家园。”谢星星说。

需求从群众中来 服务到群众中去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时任社区党委副书记的郑阳向总书记介绍了深圳市智慧党建系统的研发背景和使用功能,得到了总书记的肯定。如今,郑阳已任社区党委书记。

“要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郑阳表示,社区党委始终牢记总书记的这一嘱托,坚持需求从群众中来,服务到群众中去,把民生作为最大的党建。

社区不断优化党群阵地布局,打造奋斗者广场、建设党群服务V站等,在党群阵地设置歇脚屋、暖心柜,让党群阵地距离居民更亲近、服务项目更温暖、覆盖群体更广泛。特别是疫情期间,党群服务中心转化为抗疫服务中心,还开设24小时暖心热线,做好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

为需要紧急就医的小孩协调开通绿色通道,给居民链接心理咨询资源……仅3月14日至20日,这一周,暖心热线就接入400余通电话。日夜轮班坚守在电话前的社区工作人员耐心接听,安抚居民情绪,为他们答疑解惑,协调解决各种诉求。

值得关注的是,为更精准地对接居民群众需求,社区还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智慧指挥中心。记者看到,巨大的数字显示屏展示了北站社区基本概况、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等关键信息,还设置了“你来@我来办”模块,专门回应居民诉求。

记者现场体验发现,居民可通过微信小程序“i龙华”,在社区频道“码上办”反映情况,社区将联合相关单位推进解决。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该诉求推进结果,居民可在手机及时查看,也会在数字屏幕实时更新。

作为对“数字龙华、都市核心”的落实,从2019年打造至今,这个社区级数字治理指挥中心对接整合辖区26个系统、上万个智能感知设备,建立全覆盖物联感知体系,实现了“一网全面感知、一键接办诉求、一屏实时调度、一路护航安全”。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党建+科技+治理”龙华模式也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发文推广。

创新推出“一社三会”机制 让“旁观者”成为“参与者”

“要坚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这也是总书记当时对北站社区的重要嘱托。按照总书记要求,北站社区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努力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将居民群众调动起来,让“旁观者”成为“参与者”。

去年,北站社区创新推出“一社三会”工作机制,让专家学者、社区“能人”组成社区“智囊团”,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搭建平台。

“一社三会”如何起成效?第一,建立民事民决的居民代表议事会,推动社区治理人人参与。去年,议事会共收集并解决问题200余条,营造了良好的共建共治氛围。第二,建立民事民议的社区专家参事会,推动社区治理人人尽力。参事会成立半年来,共开展参事会议及活动6场,参与社区重大事项决策30项。第三,建立民事民办的党员群众共享会,推动社区治理人人共享。共享会成立以来,累计发展会员约1万人,服务时长近10万小时,在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志愿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郑阳介绍,自从总书记考察过北站社区,社区涌现出“全国自强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张莹莹、“全国抗疫最美家庭”黄三丽夫妇等奋斗先锋,居民群众“我是北站人”的家园意识也越来越凸显,大家争做“最美北站人”,更加积极地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

她表示,“北站人”将继续以“无奋斗 不龙华”的昂扬姿态,牢记嘱托、接续奋斗,书写更多北站社区的“春天的故事”,为推动超大型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北站力量。

(原标题《共建“最美北站家园” 北站社区:把民生作为最大党建》)

编辑 编辑-周梦璇(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立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