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政观察 | 今天,几条消息勾勒出当下深圳发展剪影

深政观察
2022-06-10 23:57
摘要

6月10日,几条消息四面汇来,勾勒出当下深圳这座城市发展的剪影。

6月10日,几条消息四面汇来,勾勒出当下深圳这座城市发展的剪影。

标准建设见高度

今天,小政获悉,又一项“深圳标准”——《深圳市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存储标准》SJG114-2022(下称《存储标准》)将要实施。

这是国内首个基于国际IFC数据格式的地方BIM数据标准,为BIM报建、存档、应用的技术路线给出了“深圳方案”,对于深圳市BIM技术的全面实施、深度应用、数据打通、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指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周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BIM作为建设行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应用于工程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实现工程全生命期各参与方在同一多维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大力推进BIM技术应用,是提高建设工程品质,促进现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数字城市基础数据底座,打造国际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的重要举措。

2020年12月深圳市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要求新建政府投资和国有资金投资建设项目、重大项目、重点片区工程项目全面实施BIM技术应用,目前,深圳市正加快推进BIM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基于BIM的报建审批、开展既有重要建筑BIM建模等工作,力争到2023年基本实现BIM技术应用全覆盖。

小政了解到,《存储标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创新点:

公开中立,标软分离。《存储标准》是国内首个基于国际IFC格式建立的地方BIM数据标准。深圳也是国内首个率先提出地方统一数据标准,再根据标准的要求开展基于BIM三维、施工图、竣工等报建的城市。通过《存储标准》确保了技术路线与现有绝大多数用户常用的BIM软件兼容,为国内外BIM软件供应商和使用者都提供了公开、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和使用空间。

多源一模,一模多用。采用国际IFC的数据标准,可最大限度统一来源不同阶段、各类主流BIM软件创建的模型;采用“参数化”表示的几何,具有几何精确、数据量小、几何与信息一致的优点,可全面服务各类计算、分析、查询的应用。具备打通规划报建、施工图报建、竣工归档等“多源一模”,服务“审批、运维、管理”等“一模多用”过程的能力。

机器可读,自动质检。BIM数据的标准要求内容繁多,结构复杂,难以实现模型的人工质检,容易造成模型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存储标准》采用IFC技术与MVD(模型视图定义)技术配合,是全国首个文字版本与数字版规则同步发布的标准体系,文字版主要对模型存储作出指导性要求;数字版配合文字片版发布,可以形成计算机可读的数字化规划,直接用于自动化模型质量检查。

多年来,深圳将标准作为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助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根据2021年的统计,共有84个国际和国家级标准化组织机构落户深圳,全市累计研制国际标准2363项、国内标准5235项,发布团体标准1149项。

而即将实施的《存储标准》,再次标注了“深圳标准”的建设高度。

经济发展见热度

今天,小政获悉,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逐步企稳,深圳机场客运板块持续保持回升态势,热力“返场”。在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深圳机场成为国内“最繁忙”空港。

最新数据显示,5月,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起降架次再次排名国内大型机场第一,1-5月累计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第五,累计起降架次排名全国第二。6月份以来,深圳机场各项数据持续回暖,其中单日旅客量最高达8.3万人次,单日航班量最高超过800架次,航班客座率单日最高达73.6%,各项数据均较5月有进一步提升。

目前,深圳机场至北京、上海、成都等前十大热门公商务航线已基本恢复,其中深圳至北京单日进出港航班恢复至30班以上,南航、东航等也相继恢复深圳至上海虹桥航班,热门公商务航线的恢复运营对加快深圳机场客运业务恢复具有重要促进意义。此外,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深圳机场近期还加密了舟山、沈阳航线,恢复了邯郸、哈尔滨、唐山等航线,截至目前,国内客运通航城市已恢复至106个,超过疫情前的八成水平。

机场客运迅速回暖升温的同时,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也迎来了2022年首展。6月10日-12日,第五届深圳华夏家博会拉开帷幕,展览面积近20000平方米,展位数1000个。

小政了解到,更多令人眼花缭乱的会展即将在深圳开办。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为例,6月总共有6大展会轮番开展、集中发力。6月起至今年末,将举办几十场精彩展会,其中不乏多场国际性、行业标志性的大展。

民生事业见速度

今天,小政获悉,深圳再增一家三甲医院。

6月10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南医大深圳医院)“三甲”正式挂牌,这也是全省首家按照广东省2020版新标准首次评审并顺利通过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目前,深圳已有三甲医院28家。

小政注意到,《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的目标是,到 2025 年三甲医院达 30 家。如今一年半时间未到,深圳三甲医院已由“十三五”末的18家增至28家,深圳三甲医院建设再现“深圳速度”。

越来越多的三甲医院让深圳人有了更多更高质量的就医选择。而同样在今天发生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启用直升机停机坪,则让就医有了更快的选择。

6月10日上午,港大深圳医院”举办医院航空救援停机坪及二期配套工程移交活动及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研讨会暨2022粤港澳创伤救治联盟年会,标志着港大深圳医院急救力量进入了航空时代。

航空医疗救援保障是创伤救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港大深圳医院举行的首次航空救治演练中,10分钟内送达港大深圳医院救治,拼抢时速保障了生命安全。

小政了解到,直升飞机的优势在于600公里以内航程的飞行,起降点灵活。除院间转诊外,也常用于特殊地形和环境的任务,如向远离城市的高速公路、岛屿、山地、海上等现场紧急投送医护人员及装备进行早期医学干预及航空撤离。

高度、热度、速度,一天内勾勒出的深圳发展剪影,可以看出深圳未来发展的信心与动力。

(原标题《今天,几条消息勾勒出当下深圳发展剪影》)

编辑 编辑-黄力雯(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关越(客户端),编辑-范锦桦(外平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