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爱心人物 | 李晓光:让温暖的光照得更远更亮
读特融媒实验室
2022-11-07 21:2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十佳爱心人物获奖感言


我很珍惜这个荣誉,如果没有坚持发明专利,也不会有今天大家看到的取得成就的李晓光。爱也是这样子,没有人帮助我,没有人来鼓励我,我内心就没有那么强大,可能支撑不了那么久。但是,爱的种子播撒下去,每个人去传播,它一定就有强大的力量,就有它开花繁荣的结果。


认识李晓光的人,都会为他“逆天改命”的乐观坚强深深震撼。

他是富士康科技集团的技术研发经理,是集团赫赫有名的“专利状元”,提出专利申请700余项,创造经济价值逾百亿元;他是“全国劳模”“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获得者,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带技术新人、做公益宣讲,化身爱的导师。

重度烧伤导致的身体残缺,并没有阻碍李晓光活出精彩的人生。有人质疑,没有了双手的他,是怎么用仅剩的一个指节敲代码、编程序的?这个传奇故事是不是有夸张的成分?对此,李晓光只是笑,“一般人想象不到我身上发生的事情,所以我更要把我的成长经历分享出来。办法总比困难多,希望大家看到我,记得李晓光的坚强、阳光。”

浴火重生,打破偏见

回忆起22岁那年的煤气爆炸事故,李晓光用了一个词“灭顶之灾”。

那年,重庆小伙李晓光一夜之间遭遇了人生中最惨痛的变故——家中煤气爆炸,双亲去世,自己全身重度烧伤,在手术无影灯下醒来,他的第一反应是人生已经完了,“不想活了”,一次次的皮肤粘连手术、植皮、整形,李晓光逆来顺受地承受着这一切……绝境中,姐姐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社会爱心人士给他捐款,看望他,鼓励他,希望的种子慢慢在他心里破土萌发,他还可以活下去,还可以追求自己未完成的软件开发梦想。

曾经在深圳求学的李晓光和姐姐,在国贸前留下了青春的合影。

生理、心理上无法避免的痛苦,他总结出一句四字箴言“不去想它”。不去想复健的时候,一分钟都站不住,整个小腿像无数根针戳般的感觉;不去想天一热,移植的皮肤没有毛孔又闷又痒的折磨;不去想别人投来的异样眼光;不去想万家灯火时他独自一人的落寞。他把所有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到求知探索上,学习新科技、系统优化、PS、矢量绘图、3D建模、动画仿真……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学。闭着眼睛的时候,他在脑海中打字,做梦的时候,他梦见自己的双手好像还在。

出院两年后,不愿向命运低头的李晓光抓住机遇,在重庆开了一家软件工作室,先是在家里开始创业,赶上互联网经济腾飞的风口,工作室规模越来越大,团队差不多发展到30个人了,他就在外面租了两间大办公室,正式开办科技公司。有一次,李晓光搭的士去公司,司机问他去干嘛,他说去上班,司机就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李晓光觉得很好笑,继续说“我不仅上班,我还是搞软件的呢!”


复健和创业的日子,李晓光找回自我,全情投入。


锚定方向,三十而“利”

2003年,命运再一次抛给李晓光难题。

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了,公司遭受大环境波及,不得不关闭。此时摆在李晓光面前的,是一条分岔路:听从同学的建议在老家开个网吧营生,还是南下深圳,去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地方寻找新的机会?

不甘心就此放弃理想的他最终选了后者。当年10月,李晓光精心准备了一份长达40页的自我介绍PPT,面试富士康并成功应聘。

富士康是制造业的领头羊企业,在这里工作,李晓光首先想到的是要跟得上集体的步调。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把自己的衬衫系扣都改成魔术贴,给自己做一个穿袜子的套筒等等,方便上班、出差。他决不把自己当成一个特殊的员工,不需要特别照顾。


李晓光的衬衫和别人的不一样,他还给自己发明了开门神器、开瓶神器等。

公司每半年都会开一次员工大会,给各个领域表现优异的员工颁奖,李晓光由此萌发了第二个想法,他也想上台领奖。头脑灵活、擅长发明创造的他瞄准了发明创新奖。自此,无论是吃饭还是睡觉,李晓光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发明专利,别人休息的时候,他在图书馆查资料,别人去玩的时候,他在做试验写总结。


工作中的李晓光,一丝不苟。



李晓光细心地检查机械设备。

功夫不负有心人,进入富士康第二个年头,李晓光就如愿上台领奖了,2004年获得“年度突出贡献奖”,之后连续3年蝉联集团专利申请冠军,李晓光逐渐成为同事们公认的集团“发明大王”,2009年郭台铭总裁颁奖给他,称赞他是富士康“最美的人”。

在富士康19年,李晓光先后从事显示器、电子书、智能手机等产品的自动化设备研发,累计提出700余件专利申请,获得国内外官方认证授权的专利超过300件,创造经济价值超过百亿元,成为富士康创新发明专利数量第一的工程师。

他认为,最好的专利是能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延续发明人情感、人性化设计的技术创新,比如听力保护技术、护眼健康显示等,他的思考、各种创新的点子持续围绕着这个理念,影响着他带领的团队、工作室的成员们。


2010年,李晓光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表彰。


爱和信念,能“复制”奇迹

李晓光至今还留着一张报纸,他珍惜地把它过胶塑封,保存在身边。那是《深圳特区报》1997年11月21日刊登的一篇报道《爱浓于血——一位杭州妈妈和她的深圳“儿子”的故事》,报道的正是他当年在杭州医院做整形手术时的经历。


《深圳特区报》当年对李晓光住院救治故事的报道。

他深深记得,这篇报道一出,多地的报纸转载、广播宣传后,杭州市附近学校的学生来到病房给他唱歌,年迈的夫妇包着一沓钱来医院找到他,告诉他大学生一定要坚强站起来、活下去,为社会做贡献;深圳好心人汇款到医院来、发电报鼓励他……陌生人的帮助和鼓励,让李晓光濒临崩溃的内心逐渐回暖、强大起来。

这些年,因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经历和出色的工作表现,李晓光先后获评“南粤最美职工”“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有了更大的影响力,他开始思考,怎样去回馈一路走来社会对他的支持和帮助?


李晓光开展免费公益技术培训,把自己的所学所获倾囊相授,“传帮带”新人。

2015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李晓光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举办公益培训,开展公益宣讲。原本不善言辞的李晓光决定勇敢地站上讲台,站在聚光灯下,让更多人看见他,用他的经历去影响更多人,“那么大的困难,我都克服过来了,社会都帮助我重新站起来了,那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不要放弃,坚强一点,勇敢一点,看得更远一点”,无数人被李晓光的故事所感动,到现在,公益宣讲已经累计30余场次,听众达3万多人。


公益宣讲会现场。

李晓光曾在深圳求学,也在深圳重启他的第二次人生,两段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涅槃重生的他深深感受到,深圳是一座创新、充满无限可能的城市,更是一座包容、细微处充满关爱的城市。爸爸当初给他起名叫晓光,期望他像拂晓的太阳、充满活力、拥有美好的未来……李晓光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没有忘记好心人的帮助。他要继续发光发热,和大家手拉手、心连心,让这份关爱聚集、传递、扩散,让这束温暖的光照得更亮、更远。


出品人 陈寅

总策划 丁时照

总监制 蓝岸

监制 陈建中

策划 甘霖 刘思敏 张颖 赵偲容

文字统筹 陈雯莉 沈静愉

视频统筹  魏丹

视觉统筹 林嘉嘉

采写 周梦璇

视频 陈致远 詹裕敏(实习)

设计 平安琪 林安迪

(作者:读特融媒实验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