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深圳 芳华记忆 ③ | 单协和:把暖心事办到青年人心坎上
深圳特区报记者 樊怡君
2022-05-23 15:17


讲述人:单协和


工作岗位:原深圳市少年宫主任


讲述地点:青年广场南厅义工天地会议室


采访撰稿:深圳特区报记者 樊怡君


人物档案:

单协和,1954年7月出生,湖南平江人。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宣传文化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1988年来深工作,原深圳市少年宫主任、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现任深圳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协会荣誉会长。



(点击收听口述音频)



在共青团组织的26年中,我组织了“深圳是我家”系列主题活动,见证了大家乐文化从无到有、从深圳幅射全国的发展历程,我从中深深体会到,创新创造是深圳青年工作的致胜法宝。

把过去的自己打碎,重塑一个崭新的自我

1987年,我怀揣着一份演出邀约,第一次踏上了深圳这片热土,那时我还是湖南师范大学的一名舞蹈教师。当我来到荔枝公园一角——团市委所属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家乐舞台时,就被台上台下无拘无束的氛围,既是演员又是观众的互动方式吸引了,自荐上台的青年络绎不绝,有唱花鼓戏的,有唱流行曲的,有唱方言小调的,甚至上台讲讲家乡话问个老乡好的……而和朴素的水泥舞台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两侧悬挂的条幅“开拓群众文化广阔舞台,鼓励青年参与文化建设。”我有一种直觉,这里将是我青春的新驿站、奋斗的新疆场。

1988年,我正式入职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它是深圳第一家体制内的校外教育单位。彼时我住在简易的临时房,一场大雨,震动着翅膀的白蚁群飞扑而来,床下四散的鞋子像小船一般随水漂流。生活上的考验忍忍就过去了,而心理上的考验才真正开始:一名大学教师,要自己去街上贴广告招生,那时候是件多掉价的事!

记得我第一次去火车站附近张贴招生广告,却发现忘记带浆糊,只好腆着脸到街边一家饭店讨要米饭来代替。店人诧异的眼神和怀疑的语气,让我走远了还如芒刺在背。我胡乱在电线杆和墙上贴了几张广告,头也不回地火速离去,彷佛一街人都在指指点点。现在想来觉得可笑,却让我真切体会到一点:来到深圳的每一个人都要把过去的自己打碎,然后重塑一个新的自我。有句话说得好: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自己。

深圳青年工作亮点品牌的探索之路

1993年的大年初一傍晚,我吃完饭随处溜达,走到“大家乐”舞台时,发现很多没有买到返乡车票的外来务工人员趴在栏杆上,直勾勾地盯着空荡荡的舞台上悬挂的“春节休息,暂停活动”告示。

“他们就是一群找不到家的大孩子”,我脑海里蹦出这样一句话。于是我马上打电话给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领导,希望能够让务工人员上台唱卡拉OK。就这样,几十位务工者鱼贯登台,其中不少人唱的是各自家乡的歌曲。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时一位美工正在舞台边忙碌,一位青年工人上前跪倒在地,说:“感谢你,在我们想家的时候给我们一个家。”后来这位美工告诉我:“他们这么看重大家乐舞台活动,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大家乐舞台表演)

于是,1994年春节时,我们决定组织包括卡拉OK、拔河比赛、跳交谊舞在内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并给活动取了一个温馨的名字—— “深圳是我家”。

我们将活动方案上报到市里,希望有领导能够参加“深圳是我家”开幕式——“东南西北大拜年”新春文艺晚会。非常幸运,正值国务院下达文件,要求全国各地创造条件让外来务工人员留在本地过春节,以缓解春运压力。市委市政府很快认可了活动方案,并且决定市五套班子领导都参加。

晚会如期在大家乐舞台举行。春节序曲响起,市领导走入会场,向近千名青工代表拜年,派送利是。晚会盛况通过新闻直播展现在全市人民眼前,中央电视台除夕新闻联播及大年初一焦点访谈均对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如今,“深圳是我家”春节系列活动已举办至第28届,已发展成为深圳青年工作的重要品牌。

(九十年代大家乐盛况)

从“大家乐”舞台诞生出的“大家乐”群众文化包罗万象:我们为发现和选拔艺术人才设制“大家唱”的周赛、月赛、季赛、年赛,开创了后来“超女”“快男”所热衷的海选模式;我们坚持20多年的“荔枝杯”青年歌手大赛,推举了陈思思、戴军、黄革选、王佑贵、田地、丛飞等一批优秀艺术人才,创作了《春天的故事》《我属于中国》《深圳湾情歌》《花季雨季》《百万星光耀鹏城》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

(斗笠方阵参加在大家乐广场举行首届荔枝节开幕式)

2000年3月,中央文明办、团中央等六部委在深圳市举行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大家乐活动”启动仪式,将“大家乐”向全国推广。在此我要由衷地感谢云蔚成、张运权、陈建华、方松青及所有工作伙伴,他们为大家乐文化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共青团工作让我有了三大改变。首先是职业的改变:我从大学专业的舞蹈教师,转变成校外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和群众文化工作者,并努力塑造自己成为深圳青少年文化教育事业的“麦田守望者”;其次是性格的改变:从好为人师到逐渐走近青年和少年儿童,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与他们共同成长进步;第三是观念的转变:从“囿于传统、墨守成规”到“敢为天下先”,从“谨小慎微、但求无过”到“青春有为才有位”,从“看重荣誉、计较得失”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今年是建团百年,我从深圳共青团创建的平台上收获了太多太多,而我个人的成绩始终与共青团的发展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我祝愿深圳共青团乘风破浪创佳绩,一路凯歌一路春!


快问快答


1. 你认为深圳对于年轻人最大的吸引力?

机遇。一直以来,深圳都是年轻人干事创业机会多多的地方。

2. 请为深圳的城市属性贴一个标签?

包容。这是移民城市、创新城市的显著特征。不问出身,不问来路,所有梦想的种子都可以在这块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 你认为青春怎样度过是最有意义的?

奋斗。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青春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青春。

4. 重新尝试一项职业,你会选择做什么?

心理医生.我毕业于师范大学,学过心理学,但那只是公共课程。我想,需要更多具有专业知识和科学态度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者,才能真正服务好孩子,保护好民族的未来。

5. 在拼搏的同时,现代年轻人普遍存在焦虑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缓解焦虑?

主观上,年轻人要克服盲目攀比的思想,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客观上,各级政府、社会组织,特别是我们青年组织,应该为青年生活、学习、就业、成长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尽其所能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

6. 请为深圳青年工作发展提一点建议?

我认为深圳青年工作应该朝着让青年在深圳有尊严地生活而努力。例如,进一步深化深圳的人才房、公租房、公寓等公益事业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适当向青年人才倾斜。


策划 郭芷言

编辑 梁晶晶

审核 盛佳婉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樊怡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