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委组织部:实干践初心,实事暖民心!
南方日报
2022-02-08 22:26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深圳市宝安区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察民情、访民意,办实办好152个重点民生项目、2953件民生微实事,为“学史力行”写下一个又一个生动鲜活的注脚。

作为深圳市的人口大区、产业大区,宝安聚焦聚力重点任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实干中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于细微处彰显为民服务的温度,围绕发展大局、突出重点群体、紧扣群众需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难事,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真正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筑巢引凤”赋能高质量发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企业发展、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着眼于人才发展的问题和难处,宝安区一批紧贴人才所需的服务载体相继启用。

坐落在宝安人才园的湾区国际人才港,集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猎头服务、招商引资、高新技术合作于一体,是大湾区国际化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在湾区国际人才港内,还有宝安国际人才服务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海创中心三大平台各司其职,各具特色。

为打造“留才”软环境,今年,宝安还重磅推出“宝安人才服务地图”,建设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人才服务点预约功能,打造线上线下服务联动体系。同时,宝安区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凤凰英才卡,为持卡人才提供园区入驻等创业服务,“人才贷”等金融服务,公共交通及机场、高铁贵宾礼遇等出行服务,倾心倾力当好人才的“勤务兵”,努力把宝安打造成人才向往、竞相成长、追梦圆梦的魅力城区。

宝安人才服务地图

在引进、留住人才的同时,培育技术人才、保障企业用工对于宝安而言同样重要。以“三来一补”起家,宝安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完善,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商事主体百花齐放,用工需求多样多元。

“我们既怕没有订单,也怕订单来了却招不到工人。”福永街道一家从事零配件生产的企业负责人坦言,对于从事加工制造的企业而言,“用工难”依然是困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难题之一。

为此,宝安区人力资源局对全区近300家企业开展用工情况调研,科学构建稳定的用工保障机制,通过搭建用工平台、开展校园招聘以及加强与劳务输出大省协作等方式,精准长效解决企业招工难题。

凭借暖心贴心的企业服务、开放多元的人才体系、对标一流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多投资者用真金白银为宝安的营商环境投下赞成票。2021年,宝安新增商事主体10.5万家,增量、总量均居全市第一;新增上市公司14家、增量全市第一。

“暖蜂服务”守护美好生活创造者

近年来,新兴行业发展越来越迅猛,新就业群体也越来越庞大,他们将网购的商品送到家门口,将热乎的饭菜递到人们手中,让出行更加便捷,让更多新鲜的蔬菜瓜果成为餐桌上的日常。新冠疫情出现之时,他们是坚持派送包裹的快递员,是身上挂满了药品的骑手,是无偿接送医务人员的网约车司机,是千里奔赴将物资送往一线的货车师傅……

他们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美好的生活也应将他们容纳其中。于是,宝安“暖蜂服务体系”应运而生,通过实施党建联心、倾听你声、为你解忧、助你成长、与你同行“五大行动”,面向新兴就业群体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助力他们融入城市生活。

在沙井街道,5分钟“暖蜂服务圈”依托广泛覆盖的“乡村振兴驿站”和党群服务中心等站点,提供多样化、便利化的暖心服务。

从平安暖蜂卡到“暖蜂爱心企业联盟”,从暖蜂关爱基金到“逐梦行动”“筑梦计划”等,对劳动者的尊重、对奋斗者的爱护,彰显一个城区的温度与文明的高度,也是衡量“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一理念的刻度。

宝安壹方中心“暖蜂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服务

编辑 洪鹏辉 审核 刘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