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9日至7月5日。过去的一周,酷热难耐,但深圳人依旧干劲十足,迎接各自的“半年考”。
6月29日,深圳市“新增千亿投资工程”首批项目集中启动、穗莞深城际铁路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至前海段开工。“新增千亿投资工程”首批项目共163个,总投资约1351.1亿元。这是继3月集中开工一大批明星项目后,深圳立足于“六稳”“六保”推进建设的“计划外”新增项目,深圳正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重大项目攻坚年”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作为深圳年度最重大的城市发展规划项目之一,光明科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方案这周揭盅。占地面积99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城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承载区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
吸引小政眼球的不只是城市建设抢工期,这一周抢人才也很火热。
深圳7家优质国企齐刷刷发出全球“揽才令”,以市场化薪酬机制一次性面向全球选聘11名高管。深圳发布《关于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及《深圳市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2019年纳税年度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申报指南》,深圳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税优惠政策正式落地,此举有助于大湾区高端人才自由流动。才尽其用,才能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周刚好全年时间过半,赶时间、赶进度,只争朝夕、追求卓越本就是这座城市的常态。
这一周,打动小政的不只是干事创业的热度,也有这座城市的温度。
本周四,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各部门中率先公布了一份“半年报”。今年上半年,深圳已累计供应产业用地93公颂,完成全年任务的47%;已供应和正在组织供应的居住用地合计58宗153公顷,占全年计划供应量的52.2%,并且已超过去年供应计划总量。深圳正以实打实的举措落实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用地供应,为“来了就是深圳人”提供一个安身之所。
这一周,有一条教育新闻不是那么“打眼”,但小政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一眼就注意到了。本周一,坪山区年度第二批重点项目开工,包括坪山区高中园和深圳市第二十高级中学等15个项目。生源增长快,公办高中学位不足是近来家长们普遍关心的话题。今年初的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针对市民反映的高中学位紧缺问题,全市规划布局建设‘高中园’”。年初公布的《深圳市高中学校建设方案(2020-2025年)》提出,要超常规推进高中建设,包括布局四个高中园,共提供近10万个公办高中学位。当天开工的坪山高中园成为我市首个开工的高中园。
除了教育 ,医疗也是老百姓关心的话题。这一周,深圳首家社区医院和首家中医医养融合医院在宝安区燕罗社区揭牌运营,结束了西乡以北没有三甲医疗资源服务的历史,让27万燕罗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特色中医医疗服务,成为深圳基层医疗改革的一项新探索。
这一周,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公开征求意见,独生子女有望每年有20天带薪护理假,为老者颐养、子女尽孝创造新条件。
夏日炎炎,不乏凉风习习。送走了忙碌带感的一周,我们下周一见。
(资料整理:深圳特区报首席编辑 余晓泽 制图:洪少青)
(撰文 石义胜)
编辑 许舜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