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发布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8%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泳
2022-01-19 19:54
摘要

到2025年,深圳市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效果、运用效益、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其中,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

记者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了解到,到2025年,深圳市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效果、运用效益、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其中,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08件

《规划》安排部署了深圳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2025年具体目标,提出到2025年,深圳市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效果、运用效益、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全球化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要素自主有序流动、高效配置水平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更加凸显,为深圳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典范城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提出核心指标是:至2025年,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08件,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新增5万件,知识产权证券化发行额100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保险额300亿,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85分以上,新增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300家以上,新增知识产权律师100名。

指出8项重大政策和改革举措

《规划》提出了8项知识产权预期性指标,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和人才五个方面进行了量化;确立了7项重大工程项目,这些工程既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也是支撑深圳“十四五”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了8项重大政策和改革举措,涵盖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和人才全链条、各环节。

七项重大工程项目是:

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推进工程,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提升工程,打造“云上稽查”知识产权执法工程,加强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深圳分中心建设,建立知识产权证券化体制机制,建立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产业集群工程。

八项重大政策和改革举措是:

高起点完善知识产权顶层设计,推动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高标准构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效益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实现知识产权合理价值;高规格服务深圳重大区域布局战略,促进区域产业升级;高水平强化知识产权“放管服”改革,形成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高效率完善知识产权服务链条,盘活全市知识产权服务资源;高保障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营造激励创新的社会环境;高质量壮大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夯实深圳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基石。

相关新闻:

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发展基础与机遇挑战

(一)发展基础

  • 截至2020年底,深圳市累计有效发明专利量达16万件

  •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91.1件

  • 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达83.77%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1.6万件

  • 商标注册量为162.97万件,累计有效注册商标量173.03万件

  • 出台全国首部涵盖知识产权全类别、以保护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

  • 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推动深圳市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于2019年12月正式挂牌,资金规模达10亿元

  • 推动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深圳分中心和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广东)基地“三中心一基地”正式落户深圳

(二)机遇挑战

  • 知识产权整体质量有待提升

  •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待强化

  • 知识产权运营体系有待完善

  • 知识产权服务和人才供给仍不足

(原标题《我市发布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8%》)

编辑 编辑-黄力雯(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