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吉公卫中心的“抗疫生活”
自深圳“0107”疫情发生以来
布吉公卫中心办公楼彻夜灯火通明
中心流调、采样、消杀人员、
司机、后勤人员全员在岗
夜以继日开展疫情处置工作
这支队伍
已经连轴转了8天8夜
➤流调员:不眠不休,与时间赛跑
流调工作是与病毒赛跑、抢时间,是疫情防控重要的一环。“我们的工作就是从纷杂的数据中,排查新冠的密接者,尽快把他们找出来进行隔离诊治,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龙岗区布吉公卫中心疾控部部长梁丽娟表示,疫情发生后,他们每人每天都要打近200个电话,在各种信息中研判涉疫人员情况,形成精准的报告信息给街道社区。
他们通常两人一组,分工合作。一人负责与重点人群沟通交流、核查信息,一人负责记录信息、提供建议。拿着热到发烫的手机,队员们耐心细致地逐项核查, “我们有一位队员因为打了太多流调电话,被运营商误认为是诈骗电话而被停机了。” 梁丽娟表示,尽管这样,但只要疫情没有结束,他们的电话就不会停,也不能停……
➤密接采样人:赶往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
采集呼吸道标本开展核酸检测,是目前诊断新冠病毒肺炎非常重要且较为快速的方式,密接人员的采样工作,在疫情防控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采样团队所采集的对象,都是初筛阳性患者和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这是一项高危的操作,密接者一个张嘴的动作,就可能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气溶胶,被感染的风险随时存在,不管从生理上,还是从心理上,对采样人员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为尽快发现病毒,控制密接等高危人群,只要接到采样任务,采样人员都是以最快速度到达采样点。采样后,采样人员会将采集到的样本存放在送样箱里,以最快速度护送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布吉公卫中心冯海秋表示:“很想早日结束这场无硝烟的战争,可以好好睡个觉,醒来时可以喝上妈妈准备的一碗暖暖的鸡汤。”
➤消杀员:全区域全空间消杀,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
截至1月14日,汪其干已经在消杀岗位奋战8天。“时间紧任务重,与其说是工作,不如说是一场赛跑。”汪其干表示,布吉公卫中心消杀队伍重点对确诊人员以及密接、次密接的生活区域进行消杀,包括室内空气、高频接触的物表、楼道及周边环境;同时还参与市、区消杀队伍对阳性病例停留过的大型涉疫公共场所进行全区域、全空间、无死角的消杀。消杀人员穿上防护服,一工作就是五六个小时,有时候甚至要七八个小时。他们出来以后,手套、鞋套、防护服里全是水,每个人都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大家都是靠着一股干劲,没有丝毫怨言。我们也坚信,我们一定能战胜病毒!”汪其干说。
坪地公卫中心
探索集中交接核酸转运新模式
日前
坪地街道已设置了15个固定采样点
若干个流动采样点
如何保障多个采样点的
样品转运工作高效完成?
坪地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内外循环” “三方验收”
集中交接的转运模式
获得有关部门和群众的称赞
“司机最高纪录一天跑31趟!”坪地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一工作人员介绍:“在各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坪地样品转运‘内外循环’模式日益顺畅。”
➤“内循环”实时追踪采样点收样进度
为加快样品转运速度,坪地公卫中心作为样品收集点,统一收集由坪地各采样点送来的样品,形成“内循环”路线。区卫健局也统一调配了9辆带有“样品转运车”标识的车辆,车上均配备一名转运司机,分配到各社区作为转运专车使用。
现场设置样品收样停车点,转运车辆前后张贴标识。
样品转运“内循环”流程经坪地公卫中心梳理后,司机可以在一小时内及时送达,将样品交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信息批次登记、数量清点,确认无误后统一装箱。
该流程全程还安排有公卫人员督导样品收集和收样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对接辖区各采样点负责人,要求采样点按时将样本清点装箱,通过组建核酸检测工作群组,实时报送和反馈每小时的采样量和转运情况,了解司机所在位置和样品收集进度,督促“内循环”送样进度。
➤“外循环”环节畅通加快检测速度
据了解,样品在坪地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统一装车后,将送到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的路线——“外循环”路线。
收样人员严格落实消毒工作。
采样工作开展前,安排6至10辆转运车到达坪地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并提前与交通部门报备转运车辆车牌信息。若碰上交通堵塞可安排转运车辆优先通行,保障转运车辆不受交通影响。
采样工作开始后,每30分钟发车一次,由3名收样人员对收集的样品进行批次记录和核酸数量,按时打包装车,出车时检测机构驻点人员同步将车辆信息、样品批次及数量报送到工作群组,转运车于两小时内达到检测机构实验室。
待样品到达机构后,公卫人员及时追踪样本检测情况,联合派驻机构督导员督促机构按时出具样品检测结果,保证“交接—检测—出具结果”每个环节严格按要求落实,保障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时效性。
(来源:龙岗融媒)
编辑 刘春雨 审核 麦苗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