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登高望远海天阔 扬帆逐浪万象新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一航
2022-01-07 14:28

时间是常量,也是奋斗者的变量。

宝安区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宝安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只争朝夕的快节奏,在因势而谋中把握发展主动,在攻坚克难中焕发崭新气象,奋力迈向“三城”建设宏伟目标,推动各项工作提质进位,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航拍宝安中心区。(资料图片)

大潮奔涌逐浪高。站在新一年的起点上,宝安身后是波澜壮阔的历史,面前是喷薄而出的曙光,正锚定航向、乘风破浪,慷慨挥毫、书写不凡!

新格局

为深圳发展担当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深中通道即将建成通车,宝安一跃成为大湾区核心和“一核一带一区”战略“十字枢纽”。前海“扩区”更使宝安首次成为国家级战略主战场,前所未有的靠近时代舞台中央。

好马志千里,不待扬鞭自奋蹄。2021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宝安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重大机遇,在全面强化前海意识、湾区思维、国际视野中寻找跨越发展的新路径,面向未来发出时代强音:“抢抓时代机遇,引领湾区发展,以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为总抓手,奋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标杆城区。”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宝安谋划发展的区域观,远不止宝安。作为深圳西协“桥头堡”、粤港澳大湾区资源配置中心、双循环重要交汇点和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宝安身居湾区之心,当有挺立湾区之巅、引领湾区之先的担当与作为。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宝安产业布局的时间观,远不止五年。从历史走来,宝安一直是“中国制造”的重要版图,也是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发展最重要的一极,最大的优势和特色是制造业基础扎实、门类齐全。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背景下,宝安持续巩固拓展制造业优势,努力担纲深圳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定海神针”,更好服务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更强助力深圳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宝安向强者学、往高处攀,以更大格局引领全方位跨越式发展,各项工作起势高、落势重,为深圳发展担当。

过去一年,宝安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持续飘红。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3130.70亿元,同比增长14.2%,预计全年增速保持在两位数,在全市经济格局中的分量进一步提高。

服务前海,宝安全面做好机制对接、区域空间联动、平台项目衔接,加快探索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的新型管理体制,正在成为内地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的区域之一,对外开放优势得到全面强化。

面向未来,宝安高标准编制燕罗国际智能制造生态城规划发展纲要、石岩街道综合发展规划纲要、宝安区大空港及周边片区竖向详细规划,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形成整体成果并持续深化。

服务企业,宝安创新推出“亲清政企服务直达平台”,推出诉求直达、政策直达、空间撮合、融资撮合、合规建设五大功能,产业扶持资金、科研创新经费、人才房等惠企事项和企业诉求全部一网受理。

正本清源,宝安持续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全区66条河流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五类标准,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四类标准;万元GDP水耗下降8%。

人民至上,宝安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完成石岩人民医院二期等4所医院改造提升,新增床位1150张;公安刑事治安总警情数量持续下降,宝安群众安全感得分93.79,再创新高。

聚焦更高定位,紧盯更高目标,宝安打开发展新格局,开辟了发展的新境界,接续奋斗的目标更加明确、定位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主动扛起使命担当,努力成为深圳新名片、承载深圳新希望。

以历史的长镜头端详,今日宝安,高质量发展气势如虹,前所未有。南海之滨,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城区呼之欲出,国际一流城区气质尽显,注解深圳发展的未来范式。

湾区弄潮,舍我其谁?

绷紧弦

以忧患意识激发战斗意志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

数十载砥砺奋进,“十三五”期末的宝安地区生产总值接近4000亿元,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第二、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五、综合实力全国百强区第八,竞争力、吸引力与日俱增。

去年6月,深圳“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发布,将宝安定位为深圳城市西部中心、国际航空枢纽,打造珠江口两岸融合发展引领区。深圳“西协”战略持续深化,宝安又一次站在时代的风口,“宝安时间”已经来临。

捷报频频、喜讯连连,只有最优秀的谋划者才能保持清醒。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正在海底快速“伸展”的深中通道,必将重塑湾区经济地理格局,也为深圳经济特区高端要素一路向西提供了新的流动通道与空间选项。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宝安区委以深中通道建设为“时间坐标”,具象化抢抓机遇的发展“窗口期”,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加快建设,宝安必须抢抓发展窗口期,形成比较优势、区位优势”“市委要求‘一天当作两天用,两步并作一步走’,宝安要承担起支撑深圳未来发展的重担,要走得更快”。去年以来,这份抢抓机遇的忧患意识贯穿宝安各项工作始终,转化为紧锣密鼓的工作节奏。

小切口透视大变化。去年9月1日,宝安区委书记王守睿率队检查学校开学情况和疫情防控工作,调研全区教育事业发展,提出要把教育打造成宝安的名片和区域竞争力,让教育成为宝安营商环境的王牌之一。9月底召开的区第七次党代会将这一要求细化成“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若干条措施。令行禁止,言出必践。2021年,宝安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31万座,创历年之最、居全市第一;青年教师参加全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并全部获奖,一等奖获奖总数居全省县区第一。

去年8月13日,落实区委部署要求,宝安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立德主持召开区政府党组会、常务会,专题研究落实开展声势浩大的交通综合整治集中行动。之后短短几个月时间,宝安全力整治安全隐患、补齐交通设施短板,取得了交通事故警情、一般程序交通事故起数、受伤人数、亡人交通事故数“四个持续下降”明显成效。

忧患意识激发战斗意志,宝安上下定了就干、干就干好,雷厉风行、勇猛精进,跑出宝安“加速度”,跑出事业发展新天地。

更加深刻的影响润物无声。2021年12月30日、31日两天下午,宝安召开2022年工作务虚会,区重要经济部门、各街道主要负责人和副区长、区委常委会组成人员先后发言。为了在5至6分钟的发言限定时间内尽可能地分享“干货”,与会人员晒成绩一言蔽之甚至只作书面发言,谈问题、提建议普遍脱稿直述、提纲挈领。这样的细节充分表明,争分夺秒、你追我赶的紧迫感正在宝安党员领导干部心头持续发酵,人人坐不住、等不起,时刻想要真抓实干、起而行之。

会上,区主要领导充分肯定了大家的付出,既为去年工作画句号,又为今年工作绷紧弦,强调要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积极的主动作为为宝安赢得发展主动。

如今的宝安,时间仿佛被压缩,一天一个大动作,不断落地大项目,正在锻造生于忧患、占得先机的“湾区样本”。

破浪行

发展于“关键处”发力

中流击水显担当。

去年9月底,当宝安区第七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时,许多人都在期待一个答案——宝安发展千头万绪,新一届区委将如何破题?

话语铿锵,回应疑虑。宝安区委提出,差距就是前进动力,短板就是未来潜力。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问题作为更上一层楼的机遇,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不断释放宝安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

为人所不为,为人所不能。宝安区第七次党代会闭幕后的第一天,宝安在燕罗街道启动国土空间提质增效“百日攻坚”行动,提出要在年底前攻坚完成13项百日攻坚行动任务,包括完成年度土地整备243万平方米、燕罗整街统筹(一期)土地整备100万平方米、筹集产业(工业)保障房110万平方米等,力度之大,全市罕见。

一时间,宝安大地战鼓声声、旌旗猎猎。21名区领导、超百名处级干部、过千名科级干部压上一线,区直各部门、各街道倾尽全力参与攻坚克难、争相报捷。年终盘点,全区整备土地387公顷,其中产业空间整备156.97公顷,超额完成全年土地整备任务,为一批重点企业落户提供用地保障。

山峰是用来攀登的,河流是用来跨越的。宝安于“关键处”破题,向“最难处”攻坚,也收获最丰厚的回馈。

去年9月7日,宝安启动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重点围绕燃气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建筑安全等19个行业领域部署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短短数月,成效显著。2021年,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可控,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亡人数连续6年下降,摩电交通安全问题顺利“摘帽”。

惟其笃行,弥足珍贵。今年1月4日,新年首个工作日,宝安打响交通建设三年攻坚战,宣布将“分级分类、滚动推进”道路建设项目216项,确立新一年攻坚克难的发展底色。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宝安区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宝安区委区政府每一项重大部署,都是奔着问题去、追着问题攻:以“湾区CBD、深圳主城区”标准实施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服务先进制造业发展……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宝安区委区政府心怀“国之大者”,为天下计,为长远计,一腔热血可鉴、一片赤诚昭昭。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历史不会忘记,宝安人民必然铭记。

大未来

时与势在奋进的宝安

机遇,总是垂青奋斗者。

不久前,省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市委七届三次全会接连召开,全面总结去年成绩,系统部署今年工作,多个方面涉及宝安,既是重托,也是厚望,更是赋能。

号角声声催征人。省委全会作出了“持续以‘双区’建设、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突破产业瓶颈”等一系列指示要求,宝安加快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又迎重大利好。

市委全会将宝安的燕罗国际智能制造生态城、国际航空枢纽、冰雪文旅综合体等项目和有关工作升格为市级层面的重点工作,凝聚为乘风破浪的“宝安势”。

躬逢伟大时代,肩负伟大使命。站上更高的维度俯瞰,多重国家战略在深圳交汇,影响着宝安、覆盖着宝安。尤其是前海“扩区”后,宝安的1/5是前海,前海的2/3是宝安。前海政策优势与宝安的资源禀赋有机结合,持续释放“扩区”强大的规模效应、乘数效应。

不经意间,宝安撕掉一个个旧标签,“全国”“全球”“湾区”等前缀词悄然高频。去年4月18日,“湾区之光”摩天轮在宝安滨海文化公园正式开放;去年9月17日晚,被称作“湾区之声”的深圳滨海演艺中心在宝安正式启用;去年12月18日,全国面积最大的书城文化综合体在宝安开工……一个又一个高标准、大手笔的超级工程在宝安拔节生长,刷新湾区地标。

宝安,已然成为大家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追梦热土。到宝安去,早有敏锐的投资者先人一步。腾讯、华润、顺丰等龙头企业先后与宝安建立战略关系,山东魏桥等龙头企业、世界500强项目落户宝安。广大市场主体纷纷“用脚投票”。过去一年,宝安新登记商事主体9.6万户,商事主体总量达86.2万户,均居全市第一。在2021年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宝安签约洽谈项目35个,拟投资额达1009.9亿元,签约项目数量、质量、拟投资额均创历史新高。

南海春潮起,宝安再出发。去年12月28日,王守睿做客深圳广播电视台《民心桥》栏目直播间,“剧透”宝安“422133”工作主框架。“‘4’是指打造4大制造业基地。第一个‘2’是指打造2大总部区域。第二个‘2’是指建设好2大城市功能中心区。‘1’是指推动107国道(宝安段)市政化改造。第一个‘3’是指加快教育、医疗、社会治理3大社会民生领域建设。第二个‘3’是正在重点推进的交通、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大招商3大专项行动……”王守睿娓娓道来,一张应势而动、重点突出的宝安发展“作战图”跃然纸上,明确了宝安工作的前进方向、四梁八柱和实践要求,随即在区内引发大思考、大讨论,一直延续至今。

人们在热烈交流中翘首以盼,今年的宝安会有哪些新动作、新措施?今天召开的宝安区委七届二次全会都会给出答案。

越是前程远大,越需艰苦卓绝的努力。踔厉奋发的宝安,追光逐梦的脚步铿锵,必将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来源:宝安日报)


编辑 汪新林

(作者: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一航)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