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职教师陈莹莹:e键加速中职物流专业教学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2022-01-06 19:19
摘要

有别于填鸭式授课,这位年轻教师更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和感受,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进行个人实操、小组合作和总结思考。

近年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物流得到蓬勃发展,为物流业升级开启了无限可能的同时,也向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日前,在首届全国物流与供应链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竞赛中,来自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陈莹莹在智慧仓储管理(高职组)赛项中斩获特等奖,成为此奖项中唯一一名来自中职学校的教师。继2019年获得深圳市十佳师德标兵后,她被授予“全国物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智慧物流是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需要懂得物联网、人工智能、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运作规律,同时具有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而只有教师教学精准度优化了,学生学习效率才能不断提升。”陈莹莹说。

被动变主动 摘得桂冠

本次竞赛受疫情影响,原定于宁波举行的决赛改为线上进行授课与答辩,这无疑增加了比赛难度。面对新挑战,陈莹莹化“被动”为“主动”,及时调整备赛策略。“这是我首次参加教学比赛,与高职组教师同台竞技,心里很忐忑。但从学习虚拟仿真软件中我对智慧物流中心仓储管理有了深刻认识,通过学习平台也了解到了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数据,收获满满。”

据了解,智慧仓储管理决赛分为两个赛段。第一个赛段是专业实践,包含实践方案设计和利用虚拟仿真软件进行任务实施。“方案设计对于专业教师来说不算太难,但是虚拟仿真软件我还是第一次接触。”陈莹莹说,“我就像一名学生,从头开始学习软件操作,在虚拟环境中切换理货员、盘点员、补货员、打包员、复核员等角色,用键盘和鼠标操作各类仓储设备。在3周时间内,每天近8个小时对着电脑,不断模拟实操,熟悉操作各项仓储设备。”一天下来,陈莹莹的视力经常出现模糊、重影的情况。即便这样,她还是想多重复几次,做到熟能生巧。

尽管私下练习了很多遍,但在比赛规定时间内,陈莹莹还是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在争分夺秒间谨慎操作。“虽然紧张,但总体发挥还行。”她笑着对记者说道,“通过这次竞赛,我成长了不少。”

压力变动力 不断探索

2010年,陈莹莹来到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成为了一名物流专业教师。有别于填鸭式授课,这位年轻教师更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和感受。上课时,她的理论讲授会尽量简短,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进行个人实操、小组合作和总结思考。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为主角。而我本次的教学设计‘基于受订数量的ABC分类法’则是以引导学生成为有职业道德、有专业知识、有管理能力、有供应链思维、有双创能力的‘五有’物流人为培养目标。”教学中,陈莹莹采用“突出一条主线、融合两个模式、运用四类技术”策略,以百蝶电商物流中心的案例为主线,线上线下结合,记录学生学习行为;运用虚拟仿真软件,创设工作情境,强化实际操作训练;运用教师制作的动画视频和微课,提高学生注意力、实训参与度和课堂互动性;运用多元评价系统进行教学评价。

“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科技的发展促使仓储、分拣以及末端配送等基础操作逐渐实现信息化、无人化。在此压力下,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均面临跨学科交叉学习、产教研结合等挑战。尽管物流专业已推行30年,但现阶段中等职业院校的物流教学仍处于学科建设落后、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传统、知识结构单一、信息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因此,优化教师教学精准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评估颗粒度,是深入贯彻‘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决策部署的必经之路。”陈莹莹自信地表示。

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趋势催生着职业教育的新模式、新探索。赛后,她申报了广东省课题《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物流精准教学和精准评估》,希望能从现有学界、产业的成功实践着手,将大数据更好地应用于中等职业院校的智慧物流教育教学之中。接下来,陈莹莹还会将虚拟仿真软件和VR技术辅助更广泛地用于教学中,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原标题《深圳一职教师陈莹莹:e键加速中职物流专业教学》)

编辑 特区报-连博审读 吴剑林审核 新闻网-曹亮,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