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精品“登高峰”背后的文化担当 ——探寻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捧回57项国家级奖项的“秘诀”
宝安日报记者 赵盼盼 通讯员 左汀汀 李少旺 文/图
2022-01-06 17:00

在首届广东原创地方小戏征集与评选中,宝安原创红色粤剧《四块银元》,夺得全省唯一一个金奖;展现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无数追梦人精神的歌曲《勇者》荣获广东省百歌颂中华总决赛歌手组(组合)金奖第一名;演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讲述茅洲河历史变迁的数来宝《门前那条河》摘得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曲艺类)一等奖……向前追溯,《好人的故事》《打虎之后》《快乐建筑工》《传人》等优秀文艺作品先后摘得了我国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自2017年成立以来,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共摘得240个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57个、省级奖项28个、市级奖项147个,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秘诀”?

原创粤剧《四块银元》。

数来宝《门前那条河》。

文艺创作的根本:“心中有人民”

文化,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厚底蕴。由原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原宝安区文物管理所、原宝安画院等3个单位合并而成的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以精品讴歌时代,以文艺培根铸魂,深入文化惠民,传承红色传统,延续城市文脉,带动宝安区文化软实力的全面提升,为宝安推进文化强区建设的目标添砖加瓦。

宝安是深圳的人口大区、经济大区,也是文化强区,有着16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文化事业发展欣欣向荣,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多项荣誉。以一个区级文化服务单位来看,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不禁有人会问,一个区级的文化单位,靠什么能获得这么多奖?

在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刘明军看来,宝安在各级奖项中表现抢眼,就是因为“心中有事业、有人民”。他解释道:“我们的出发点就是要办人民满意的公共文化事业。我们的工作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给新时代文艺创作锚定航向,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每周都会召集艺术家开会,强调创作的四个标准——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步伐,以精品奉献人民,以明德引领风尚。

精彩的宝安故事、昂扬的时代风貌,成为宝安文艺创作的富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本土艺术家走向基层一线,创作采风,慰问演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蔚然成风。宝安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共享的最大最优。企业文化季系列活动、送文艺进企业、送培训进工厂等活动丰富了企业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文艺“快闪”等活动满足了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

此外,“宝安文化茶座”定期开讲,以“市民讲 讲给市民听”为宗旨,邀请全国各地文化人士担任主讲,内容涵盖文学创作、风土人情、音乐欣赏等各方面内容,每年举办40期讲座,已开讲了十年,成为宝安市民的文化品牌之一。

文艺繁荣的密码:相互借力 合作共赢

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目前有工作人员60多人。这60多人的队伍如何撬动有560万常住人口的宝安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借力发展,借船出海”的方式方法。据介绍,所谓“借力发展”就是宝安以文化馆总馆为抓手,吸纳优秀文艺社团加入宝安区文化馆总分馆“1+10+N”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合作,搭建起1个中心总馆、10个街道分馆、124个社区服务点三级纵向业务指导服务网络。

目前,宝安已发展上川黄连胜醒狮文化馆、昆曲文化馆、麦轩文化馆、岭南胡琴艺术馆、合成号文化馆等7家社会特色的主题馆和乡音粤剧馆、宝艺京剧社等5个文艺社团加入总分馆队列,深度参与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此外,通过招募“文化义工”、采购“文化钟点工”、招聘“文化辅导员”,“文化春雨行动”开展粤剧、广场舞、声乐、美术、足球、武术等近50种服务门类。

数来宝《门前那条河》就是由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与深圳时代潮艺术团联合创作排演的作品。歌曲《勇者》是由该中心和西乡街道办以及本土知名乐团部落组合合作推出。原创红色粤剧《四块银元》由该中心联袂肇庆市粤剧团,合力进行创作。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登上广东省舞台甚至即将登上国家舞台的曲艺类节目,在宝安并不“曲高和寡”,平时它们会出现在宝安居民身边。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发掘节目、对接资源,既往上呈递,又在公共文化场所演出,增强市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释放出强大的内驱力。

宝安是“深港文化之源”,经过发掘、整理,全区目前共登记有46项非遗代表性项目,为全市项目数量最多的区之一,累计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2项、省级9项、市级22项。宝安推动非遗项目走进校园,同时,利用“借船出海”的方式,将宝安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一些渠道“送出去”,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

文艺持续发展的动力:培养本土文艺骨干

文化事业发展,归根结底,需要人才。优秀的公共文化队伍是宝安文化大发展的重要保障。名家创作让宝安文化事业发展“熠熠生辉”。书法家彭双龙书法作品连续五届获得书法兰亭奖,雕塑家梁冰创作的作品连续三届入选全国美展;许晓鹏《大风景系列三》获第二届亚洲美术双年展铜奖;王文舵摄影作品入选文化部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刘明军、杨钰哲合著的作品《协同治理视角下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析》获2020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活动一等奖……

“每一位艺术家都有他个人独特的魅力。中心要发掘他们各自的闪光点,让他们迸发光泽。”刘明军表示,培养优秀人才,单凭引进是不够的,更需要内部不断培养,让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持续发热发光,进而带动宝安文化发展。于是,2009年,“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名家名流工程”启动。该工程申请专项经费,让艺术家以访问学者的名义,参加各艺术院校为期一年的脱产学习,并帮助他们出版个人专辑、画册、作品专集等,培养了一批在专业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人才。不少艺术家师从名家,攻读了硕士、博士学位,取得了高级职称,从而成为宝安文化事业的骨干力量。他们回到宝安后,又“反哺”更多文化人才,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不断引领宝安文化事业蓬勃向前。

除了高层次人才,优秀的公共文化队伍是宝安公共文化大发展的重要保障。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创造条件为文化工作者提供评职称的渠道,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其中的佼佼者——来自时代潮艺术团的刘延璐,从“文化钟点工”到“文化辅导员”,一路向上,不仅评上了副高级职称,还获得了宝安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未来,他希望能成为宝安文化名家工作室的主持人,以更高昂的斗志投入到宝安的公共文化建设中。

(来源:宝安日报)

编辑 汪新林 审核 刘春雨

(作者:宝安日报记者 赵盼盼 通讯员 左汀汀 李少旺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