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藏在小人物命运细节中
定国
2022-01-04 09:28

他以高超的讲故事手法,描述底层小人物的坎坷命运,使读者在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市井人物中看到历史的纷繁复杂脉络和难以捉摸的真相。

当地时间2021年12月26日,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去世,享年85岁。他先后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担任耶鲁大学教授、历史系与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他与孔飞力、魏斐德一道被称为费正清之后的美国汉学“三杰”。史景迁之所以为中国读者所熟悉,并在中国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他作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汉学家之一,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和严谨的研究方法,自1974年起陆续完成了14部研究中国历史的著作,许多都成为历史畅销书,人们耳熟能详。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历史往往是大人物的纵横捭阖史,帝王将相是历史书写的主角,很少有“引车卖浆者”能登堂入室,作为以研究明清史见长的历史学家史景迁,除了把康熙、洪秀全等作为他的研究对象外,更多的是他以高超的讲故事手法,描述底层小人物的坎坷命运,使读者在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市井人物中看到历史的纷繁复杂脉络和难以捉摸的真相。

史景迁曾经讲过,除了历史大人物外,要更多把目光投向那些在大历史中挣扎生存的普通民众,他从历史中留下的那些模糊的低语声中整理出了五类人群作为他关注的对象,第一类人是商贩和行医。其次,是国内的流放犯人,这些人犯了罪,因而判以流放。第三类是行脚僧和考生。第四类,则是客栈或酒肆的店主。第五类人,是那些算命者或占卜者。通过观察这些“帝国的底层”,来反映晚清帝国的历史面貌。

这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在1978年写的《王氏之死》,其副题就是“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史景迁以山东郯城的地方志、黄六鸿的《福惠全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史料基础,探讨清初普通百姓的生活环境与想象空间。主角之一王氏不堪生活的重压,与人私奔,最后却惨死在丈夫手下。史景迁对郯城各个阶层的人做了仔细划分和描述,分析当时的赋税和征收,加上各地的天灾和人祸,重现了17世纪山东农村的生存处境,为王氏之死做了大量的背景铺垫。最让人称奇的是,史景迁活用《聊斋志异》的素材,虚构妇人王氏临死之前的梦境,让读者更形象地看到当时历史的可能。运用文学材料书写历史,这也是当时引起史学界争论的地方。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是一种高度概括的艺术真实,好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历史的再现,而历史的写法并不限于某一固定的模式,不断地创新才能打破既有历史写作的桎梏。时过境迁,正如李孝悌在序中所言,从今天文化史研究的立场看来,这种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共冶一炉的手法,反而显现了作者的创意和先见之明。

当然,好的历史著作从来不是材料的堆集,中国的史学传统是要求史家具备“才、学、识”,章学诚解释为:“义理存乎识,辞章存乎才,征实存乎学”,除了辨伪存真的学术追求外,还要有把握历史书写文本的才气,更要有对历史抱有同情理解的人文关怀。郑培凯是《理想国·史景迁作品》的主编之一,也是史景迁正式招收的第一位博士生,他认为,史景迁既能著述宏观全相的中国历史,又能在历史叙述的实践上探索新的历史研究领域,以生动的笔触揭示新的观点与问题意识,难怪可以雅俗共赏,也为中国历史研究提供了启示。

(作者系文化学者)

(原标题《历史藏在小人物命运细节中 》)

编辑 编辑-高原(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