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一本民生账本,放在为政者心头;一串民生硕果,挂在百姓笑脸上。今年以来,罗湖区桂园街道民生领域亮点纷呈,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2019年8月18日,中央印发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深圳要努力建设成为“民生幸福标杆”,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今年,罗湖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始终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幸福标杆城区。”桂园街道作为今年罗湖区唯一获得“深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的街道,聚焦民生实事,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让居民群众的“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
聚焦“急难愁盼”,落实为民办实事
政务便民车,破除“多地跑”“折返跑”——
今年以来,罗湖区桂园街道大力推行政务服务“路上办”,主动对接辖区各类企业和群众,根据需求提供服务,让办事群众少跑路、少排队、少等候,切实解决政务服务“办事慢、多窗跑、来回跑”问题。除此之外,桂园街道还在辖区创新推出“政企面对面”、“政务便民车”等系列活动,目前已在辖区多个人流密集的商业楼宇、小区等开展多场实践活动。“现在政府办理业务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方便我们老百姓,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办完业务的市民纷纷表示。
蔡屋围无讼商圈,打造解纷“快车道”——
桂园街道蔡屋围商圈作为金融商贸核心区,拥有万象城、京基100、KK mall、地王购物中心等多个商业项目,商圈内商业楼宇林立、商事主体众多,仅入驻京基100大厦的企业就达到271家。作为深圳市500强企业进驻最多的写字楼之一,京基100大厦的企业主要分布在银行业、保险业、金融业、物流业、贸易业、餐饮业,各类商事纠纷易发多发。
在市、区两级政法委领导及市中院的指导下,桂园街道与罗湖法院、区司法局共同推动罗湖区诉源治理非诉解纷中心(蔡屋围无讼商圈)成立,在桂园街道设立金融调解室、远程调解室,为商圈商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方便、高效的纠纷化解和公共服务。蔡屋围无讼商圈创建以来,截至2021年12月9日,共受理纠纷5897件,已处理5403件,引导完成司法确认496件,有效降低了成讼率,推动实现“少讼”乃至“无讼”的基层治理良性格局。
共享停车平台,解决停车“老大难”——
桂园街道辖区内老旧小区车位少,停车难,是辖区居民群众关注的另一个“老大难”。据统计,街道住宅小区停车位缺口7700多个,其中大塘龙社区和松园社区有大量老旧住宅小区,商业楼宇较少且主要建成于80-90年代,所规划停车泊位较少,仅有极少数的停车空位可提供共享。据居民群众反映,下班回家经常为找不到停车位发愁。
为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桂园街道发动符合条件的物业小区加入共享停车模式,目前共有64个加入共享平台的小区,解决了辖区内约3500位住户停车难问题。
聚焦弱势群体,做好民生暖心服务
长者食堂揭牌升级老有颐养——
“我和老伴年纪大了,平时做饭比较困难,现在社区有了长者饭堂,菜式丰富也不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解决了我们吃饭的大难题。”今年73岁的杨阿姨经常到长者饭堂来吃饭,这里也成为了她跟老年朋友们聊天聚会的地方。鹿丹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项目于今年9月建成并揭牌运营,鹿丹村社区长者食堂于今年10月对外开放,每天可提供堂食约40人份,打包取餐约150人份,解决了社区部分老年人用餐难的问题,实现了社区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营养、健康、实惠饭菜的迫切心愿。后续,桂园街道还将筹建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并在其他7个社区陆续筹建社区长者服务站。
“家社校”育人机制实现幼有善育——
桂园街道贯彻落实《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以党建引领下“家社校”的联合机制,深入探索研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率先构建以家长委员会、红桂中学、桂木园社区教育联合示范点,开创“家校社”三位一体携手育人的党建示范社区,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自提出“家校社青少年联合教育”方案以来,桂园街道桂木园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力量,与辖区学校联合开展含科技校园、垃圾分类、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校园防欺凌、禁毒宣传等教育主题活动,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共治过程中的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指导和支持青少年教育活动,营造青少年茁壮成长的新天地。
凝聚社会力量助力弱有众扶——
桂园街道社区基金帮扶项目通过收集整理辖区困难对象资助申请,分两批对8名困难居民开展年度帮扶,每个月定时发放帮扶资金。开展困境家庭“微心愿盲盒”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征集50户困境家庭微心愿,并通过机关党委、社区党委、两新党委寻找爱心企业和爱心党员全部认领,圆困境人群“小梦想”展新时代“大爱心”。
除此之外,桂园街道为辖区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放监护补贴;对辖区48户“苔花”家庭进行慰问,发放慰问金;为退役军人打造4个可供300名以上退役军人活动的社区服务站;为育龄妇女持续深入开展免费“两癌筛查”工程;为哺乳妈妈在各社区增设母婴室;聚焦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就业群体打造休憩补能、学习充电、爱心传递、幸福筑梦的京基100暖蜂驿站……
聚焦文明城市创建,打造住有宜居典范城区
桂园街道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作为服务群众、解决问题、改善民生的过程,奋力提升城区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将一张张问题清单变成惠民利民的任务清单。
老旧小区变新了——
针对辖区老旧小区多,部分小区地面坑洼、墙面剥落、设施老旧、排水不畅、围墙“豁牙半齿”的问题,桂园街道落实推进老旧小区提升改造,路面硬化、墙体粉刷、更换老旧设施、种绿补绿……旧貌换新颜,切实提升城区面貌。
位于桂园街道老围社区的名仕阁是1999年建成的老小区,小区内没有公共娱乐的场所。桂园街道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选定一块约585㎡的绿地建设成共建花园。“花园建好之后,举办了不少活动,邻居的交流变多了,家里小孩也有地方玩耍,感觉特别好。”名仕阁的小区居民说道。
背街小巷变净了——
4岁的陈其桓小朋友穿上红马甲跟妈妈和哥哥一起打扫社区卫生,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活动。在桂园街道,像他一样的青少年志愿者还有很多,8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里有学校的学生、社区的居民、企业的员工……他们穿着红马甲,活跃在大街小巷,常态化开展交通劝导、垃圾分类等志愿活动。
桂园街道选定每周三为“志愿大扫除日”,辖区党员干部、社区居民和物业管理处主动参与,针对背街小巷、老旧小区以及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清理,背街小巷如今也变得干干净净。
农贸市场变优了——
桂园街道大塘龙社区的振业市场是罗湖区的大型肉菜市场之一,为周围的居民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由于建成时间早,硬件设施日渐老化加上管理措施不到位,市场破旧不堪,卫生条件差。经过整治改造后,市场内外焕然一新。“以前市场又脏又臭,如今市场干净整洁,大家买菜的心情都变好了,逛菜市场的人更多了。”振业市场水果店的刘老板感慨道。
文体活动变多了——
桂园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科学理论实践活动、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实践活动、丰富活跃文化生活实践活动以及移风易俗实践活动。组织志愿者进社区、进超市、进学校、进商户,开展宣传教育主题活动,传播文明新风。同时通过公益广告、媒体宣传,营造浓厚文明城市创建氛围。“社区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家里老人、小孩都爱参加,每次去完回来还要跟我们分享。”大塘龙社区的杨阿姨说。
聚焦科技赋能,智慧安防守护城区安全
日前,桂园街道在由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指导、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应用分会主办的“第十二届物联网产业与智慧城市发展年会”颁奖典礼上被授予“2021智慧城市示范项目奖”。
今年4月,罗湖出台《罗湖区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要建立完善“三级联动”的智慧城市运行管理机制,打造智慧运营中心。桂园街道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打造“智能+安全”治理模式,让科技赋能基层治理,通过智能设备感知,推动安全隐患趋零。
智慧安防方面,桂园街道以消防、小区用电以及电动车为主要抓手,在“三小”场所加装1000个智能烟感,实时监测场所烟雾,智能监测夜间违规留宿信息,发生火情立即预警。在辖区内老旧住宅小区、“三小”场所、写字楼、出租屋等场所安装了1360套电气管理系统监测设备,24小时动态监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便会自动报警,让电气火灾防范于“未燃”。
以电动车这一消防安全管理为例,电动车火灾在火灾事故占比超10%,引发住宅小区火灾的一个重大诱因就是电动车入户违规充电。
中泰小区是桂园街道的一个老旧小区,现有居民170户,经统计,电动自行车有92辆。小区内线路老化,电动车违规入户会产生巨大的电气火灾安全隐患。桂园街道在小区安装了监测设备,对92辆电动车安装了电子标签,运用物联感知技术迅速识别电动车及电池是否入户并通过客户端、小程序及时通知物业管理处,有效破解了老旧小区电动车治理难题。
目前,桂园街道已为辖区1355台电动车安装“智能身份证”,在11个老旧小区楼道口安装296台RFID群读取及报警装置,为强化消防安全管理注入科技动力,切实保障居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编辑 刘春雨 审核 麦苗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