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片是液晶显示关键原材料之一。此前,我国的偏光片需求长期依赖进口,尤其高端偏光片领域在国内可以说是完全空白。2012年,从南开大学获得光学工程博士学位后,霍丙忠就加入了位于光明区的三利谱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利谱”),开启了一段偏光片领域科技创新的“追光之旅”,积极投身国产偏光片研发事业的各项工作中,为国内偏光片产业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如今,霍丙忠担任公司党支部书记、研发总监。新时代有新使命,他满怀信心地说:“在光明科学城这片热土上,我们有更好的政策红利和产业布局,有更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更多的人才涌进来,我们一定继续超越,在偏光片领域争取做到国际领先!”
霍丙忠和研发团队在研讨高端偏光片技术。
自主研发创一流 填补高端偏光片技术空白
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三利谱在偏光片的技术与产品研发、生产工艺等领域专注深耕,不断在核心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引领国内偏光片行业发展。2012年,三利谱招聘了包括霍丙忠在内的一批专业人才,开始着手高端偏光片研发。霍丙忠介绍,上世纪90年代,偏光片主要技术仍掌握在美国和日本企业手中,偏光片国产化率低,严重制约国内平板显示产业发展。“我刚来的时候,国内偏光片产业还比较弱小,占比只有3%左右。随着显示屏技术快速发展,需要更高水平的工艺来提升它的耐候性。然而,当时这种高端偏光片技术在国内几乎完全空白。”
技术空白也是创新动力。霍丙忠决心要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之地,推动高端偏光片国产化应用。作为公司的科技骨干,他带领团队刻苦钻研,不断挑战一个个技术难关,一步步刷新国产偏光片的厚度记录,先后成功开发出120微米、95微米、83微米、79微米、76微米等不同厚度的超薄型偏光片和车载用宽视角补偿型偏光片等多种高端偏光片产品,个人申请并获得授权专利12项。这些产品均成为公司主打畅销产品,为国内外知名显示屏厂商所采用,扩大了国产超薄偏光片的市场份额,使得我国偏光片产业技术水平更上一层楼,极大提升了国产偏光片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同时,也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壮大了珠三角平板显示集聚区上下游产业链。
2020年2月,凭借“宽幅TFT偏光片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霍丙忠和他的团队荣获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1年,霍丙忠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和首届“深圳青年五四奖章”双重荣誉。
孜孜不倦育人才 打造偏光片创新研发平台
作为一名“80后”高级工程师,霍丙忠沉稳干练的作风和儒雅气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平时话不多,但一谈及偏光片领域,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做研发要耐得住寂寞,高端偏光片研发是个不断‘碰壁’和‘破壁’的过程……每一款高端偏光片的诞生,往往是科研人员无数个连续20多个小时现场调试的结果。”除了前期研发,高端偏光片在客户端应用上也要随时备战,解决不同应用情景出现的难题。华为是三利谱合作客户之一。霍丙忠回忆,有一次华为给显示屏产品做耐湿测试时,发现屏幕有点偏蓝。“当天晚上11点多,我们就与华为客户加班召开紧急电话会议讨论问题,而且要立即解决。我们连夜组织内部实验,找出问题点,并第一时间反馈解决方案。”
新技术层出不穷,国际竞争激烈,偏光片产业在国内面临人才缺乏的困境。于是,霍丙忠从产业大局出发,对内积极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对外积极投身偏光片知识科普宣讲,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偏光片专业人才。目前三利谱研发中心已成功认定为深圳市偏光片技术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广东省偏光片技术研究开发工程中心,与河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研发中心从最初的2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70余人,并获批成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显示行业客户提供了急需的偏光片技术检测服务,显著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内偏光片领域的重要研发技术平台。
(来源:宝安日报 )
编辑 刘思凡 审核 谭凤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