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已经接近尾声。12月21日至22日,中共广东省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将召开,总结2021年工作,部署2022年工作。
小政梳理信息获悉,近期多项广东省“十四五”专项规划以及支持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措施陆续发布,深圳频频被委以重任。而这些无疑将助力深圳更好地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力争2035年深圳市生态环境质量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2月14日,《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发布,规划提出到2035年,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广东基本建成,使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深圳市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规划明确,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推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充分激发“双区”建设的辐射引领效应,以高水平保护推动“一核一带一区”高质量发展,构建区域绿色发展新格局。
具体内容包括:积极推动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区域重大战略平台绿色发展,在低碳示范、生态环境治理、绿色贸易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支持和鼓励广州、深圳等地大胆创新,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深化“放管服”相关改革试点示范。支持深圳等地土壤污染防治创新,探索土壤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和修复、监管能力建设等综合防治模式,打造高度城市化区域土壤全生命周期管理范例。
规划还提出,深入推进深圳国家“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支持深圳等地建立国际对标、绿色发展导向、先行示范的生态文明评价考核体系;支持深圳申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国家气候投融资促进中心;积极支持深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典范。
《广东省市场监管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支持深圳打造更具竞争力
的营商环境高地
12月1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市场监管现代化“十四五”规划》,规划在第十章“以 ‘双区’ 建设为牵引 助推全省市场监管现代化”,专门提到“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并提出5个具体“支持”:
支持深圳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高地;
支持深圳打造保护知识产权标杆城市;
支持深圳在质量提升上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支持深圳完善食品药品民生服务体系;
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
具体内容包括:支持深圳承担更多省级市场监督管理权限。支持深圳深化退出制度改革,试行企业 “休眠” 制度。支持深圳建立独立的公平竞争审查机构,试点实施独立审查制度。建设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深圳分中心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
实施 “深圳标准”战略,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深圳),推动在生命科技、 智慧城市等前沿领域组建标准联盟。建设药品审批检查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打造药品医疗器械创新高地。支持前海优化市场准入规则,实行商事登记确认制,开展 “ 一照通行” 涉企审批服务改革试点等。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支持前海合作区打造
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
近日,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开发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推动“两个合作区”建设的若干措施,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出台支持“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首批具体措施,精准配置自然资源,助力合作区与港澳一体化发展。
在夯实合作区开发建设底数底图方面,提出支持前海合作区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对合作区扩区后土地实施统一规划;
在促进与港澳产业协同联动发展方面,提出支持“两个合作区”优化产业用地市场化供应体系,创新土地出让方式,实行“带项目”“带方案”“先招后挂”方式出让;支持“两个合作区”探索专门面向港澳供应产业用地,根据产业用地的使用条件实行差别化的地价政策;支持前海合作区完善新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机制。
在支持重大项目落地和港澳居民跨境就业方面,提请省政府统筹发布调整省级行政职权的决定,将“两个合作区”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审批权等部分省管权限调整由合作区实施;将合作区重大项目纳入清单,实行自然资源要素重点保障;支持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依规办理新增围填海审批手续;支持具有境外执业资格的规划领域专业人才,在符合行业监管要求条件下,经备案后在“两个合作区”提供服务,其境外从业经历可视同境内从业经历。
在拓展合作区蓝色发展新空间方面,提出支持“两个合作区”发展海洋产业,建设现代海洋服务业集聚区;支持前海合作区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创建省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进“蛇口-前海-海洋新城-光明”西部海洋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小政留意到,关于“支持前海合作区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的相关表述,在12月14日发布的《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也有提及。(详情见链接:广东:争取以前海为中心创建“中国蓝色金融改革试验区”)
《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
做优做强深圳都市圈
12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推动中心城市打造全省发展核心引擎,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全球标杆城市,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地、 法治城市示范、 城市文明典范、 民生幸福标杆、 可持续发展先锋等五大战略定位,支持深圳加快实现“五个率先”,推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规划还明确提出“做优做强深圳都市圈”,积极发挥深圳中心城市核心引擎功能,强化东莞的战略支撑作用,推动深莞惠一体化发展,推进河源、 汕尾主动承接核心城市功能疏解、 产业资源外溢、 社会服务延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现代化和创新型都市圈。
内容包括:充分发挥珠江口东岸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和配套优势,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联合构建以高端电子信息为主导的科技创新产业体系。加快光明科学城、 松山湖科学城联动发展,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以海洋科技创新为引领,合作发展现代海洋产业。
织密深莞惠轨道交通网,加快河源、汕尾高铁建设,探索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管理。以深圳机场为主枢纽,联动惠州平潭机场,建立协同联动的国际航空枢纽,优化港口群功能布局,推进都市圈港口统筹发展。
在跨界区域开展基础教育联合办学试点,深莞、深惠探索共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并共享学位,探索推进各类社会保险跨地区转移使用,在部分跨界片区率先开展社保同城化试点。
此外,规划还提出全面放开放宽落户限制,调整完善深圳落户政策,推动深圳等超大特大城市多渠道增加住房供应等。
(原标题《利好接踵而至!看深圳又被广东委以什么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