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提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以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各个场合积极宣传推介这一策略。
近日林郑在出席“香港新坐标:大湾区机遇与角色”高峰论坛时公开发言,介绍了香港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应秉持的“四新”精神和“四通”策略,即空间拓新、观念更新、政策创新、机制革新和基建连通、政策贯通、机制互通、民心相通。
“四新”精神和“四通”策略缘起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倡议,但林郑表示,“四新”精神和“四通”策略并不局限于北部都会区,甚至不局限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它适用于日后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合作。小政发现,在发言中,林郑月娥提出了一些与深港合作密切相关的新尝试、新设想。
“港车北上”两个试点
小政注意到,在阐述空间拓新时,林郑月娥提到“港车北上”的两个试点。根据10月发布的2021《施政报告》,粤港两地政府正全力推进“大桥港车北上不设配额计划”,当疫情受控和免检疫通关实施后,便可让符合资格的香港私家车,经港珠澳大桥,往来香港与广东省,毋须事先取得常规配额。粤港两地政府亦同意计划随后可延伸至另一个陆路口岸。
林郑在发言中明确,“港车北上”的第二个口岸是位于深圳东部的莲塘/香园围口岸,因此需要在运输基建方面进行配合。据了解,该口岸于2020年8月底开通,为客货综合性口岸,但由于疫情,目前仅开放货检设施供跨境货车使用,旅客通关服务暂不予开放。莲塘口岸是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港之间首个建成投入使用的大型跨境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也是完善深港口岸布局,实施深港跨境交通“东进东出、西进西出”战略调整的重要一环。
提议河套增设福邻小口岸便利科研人员往来
基建连通是“四通”策略之一。林郑月娥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基建连通已经做得非常好,尤其是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桥的启用,使得“那些以前不敢想,或者没可能想的事,现在变得有可能”。此前,港深政府已成立“推动港深跨界轨道基础设施建设专班”,共同构建“轨道上的大湾区”。
林郑月娥指出,基建连通不仅仅需要“硬件”,“软件”的连通也很重要。比如,新的皇岗口岸将实行“一地两检”,就是提高通关效率、提升通关体验的举措。除此之外,她还提到了一个新口岸——福邻小口岸。
林郑月娥表示,已提议在北部都会区再开设一个跨境口岸,即福邻小口岸,位于落马洲河套地区(河套地区)东面,是深圳河最窄处,“一跳就能到对岸”。如果能够开设该口岸,两地科研人员往来将更加方便,两地科研人员使用一张卡便可往返。此前,林郑月娥在发布2021《施政报告》时也曾透露,已经提交了便利外籍香港居民进入大湾区内地城市的详细建议。以上种种,都是为了通过基建连通使人流、物流顺畅。
北部都会区发展将由特区政府高层督导统筹
林郑在提及机制革新时提及,推动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或许不需要有一个管理局。她说:过去数十年我们成立了很多法定的管理局,都做得不错,但是北部都会区其实大部分都是政府行为,所以我现在的看法是它需要高层的领导,亦需要一个近似当年发展新机场的核心办事处作统筹,但它本身不需靠一个办事处建路、填海、卖地等,而应使用现行的机制,由高层督导北部都会区的发展。
努力打通融入大湾区的各个堵点
今年8月初,全国首批37名港籍医生直接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转“正高”职称。这意味着,这37位港籍名医此后能够与内地主任医师享有同样的手术、科研、教学项目等方面的资质。
林郑月娥在发言中以此为例,认为“这些政策贯通可以更进取地进行”,并表示未来会努力打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各个堵点。
港籍医生可以到内地执业,香港市民也可以考虑到内地就医。在发言中,林郑月娥透露,现正研究内地医疗保障和安老政策,考虑是否能依托内地回应香港市民的医疗诉求及优化长者服务。她举例道:“长者每个月领取长者生活津贴或综援金,其实他是可以在广东居住,无须返回香港,这是一个观念的更新。”目前,深港在医疗领域已有不少合作,“如果这些都能成为特区政府可以应用来满足香港居民的医疗服务,这样就多了很多选择。”
(原标题《林郑月娥:提议河套增设福邻小口岸便利科研人员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