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汽车制造大国有那么几个,其中的制造强国要数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佼佼者是德国。德国的品牌汽车有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保时捷等。其中好几个工厂我都去参观过,而且有的参观过不止一次,每次参观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奔驰发明了第一台汽车
奔驰的正式名称是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公司(Mercedes-Benz),公司成立于1871年,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奔驰公司总部在斯图加特市。这一天我们前来参观奔驰汽车博物馆。
从联邦高速公路B14高速公路转入内卡河谷,临近一个十字路口时,一眼就看到了奔驰博物馆高大的建筑。下了车,大家争着在展馆前拍照留影。这座大厦形体简约,线条流畅,玻璃幕墙与铝板墙相间,像一个巨大的首饰盒,里面的汽车就是闪闪发亮的珠宝。真是一座设计独特的建筑物!导游介绍说,博物馆设计师的名字叫范贝克尔(Ben ven Berkel)。
进入博物馆一看,空间巨大,是一个双螺旋的结构。参观者先是乘坐电梯直上8楼,然后顺着螺旋式的参观路线慢慢往下走。前后会经过汽车发明、梅赛德斯品牌诞生、新征程、神奇年代、开创性理念、全球交通运输、银剑竞赛等7个传奇区域,按年代顺序讲述奔驰品牌的故事。
我一出电梯,首先看到一匹马的雕塑。汽车博物馆里为什么会放一匹马呢?仔细一想有道理。骏马与汽车,共同点是速度。这是慢速到快速的进步,是畜力向机械力的飞跃,是内燃机爆发力对肌肉拉伸力的胜利。人类一直在追求速度的加快,从徒步行走,到骑马奔跑,再到驾车飞驰,前进的步伐越来越快。速度代表着自由,转化为战斗力,步兵跑不过骑兵,奔马跑不过汽车。人类一直在为加快速度、增强机动性而不懈地努力。
第一个传奇厅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台汽车诞生的故事。这里介绍了奔驰汽车的三位创始人。第一位是卡尔·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1844—1929)。他于1886年发明了世界上的首辆汽车,因而被誉为汽车之父。第二位是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1834—1900)。他于1884年与威廉·迈巴赫合作研发出一款单缸内燃发动机,是奔驰公司创始人之一。第三位就是威廉·迈巴赫(Wilhelm Maybach,1846—1929)。他创造了梅赛德斯-奔驰和迈巴赫两个品牌,被誉为汽车界的“设计之王”。
展品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老爷钟”发动机和首辆动力车。1884年由戴姆勒和迈巴赫设计出的首款单气缸发动机是一个高约一米的直立款式,可能是因为有点像古老座钟的样子吧,被称为“老爷钟”。有了发动机,先是被安装在一辆双轮车上,于是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接着安装到了三轮车、四轮车上,真正的汽车就这样诞生了。这些机械今天看起来虽然简单,但是有了它,人们就可以坐在上面飞奔起来。这可是开天辟地以来从没有过的事。于是,车替代了马,机械力取代了动物力。人类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7楼第二个传奇厅讲述的是梅赛德斯品牌的故事。梅赛德斯品牌汽车产生于1900年12月。这款汽车的设计人是当时的总设计师迈巴赫。而“梅赛德斯”这个名字与奥地利的汽车经销商埃米尔·耶利内克有关,他有个漂亮的女儿名叫梅赛德斯。这个词属于西班牙语,意思是“优雅”。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女孩的名字被借用为品牌名,预示着这款品牌的汽车将是人见人爱的宝贝,会征服众多的顾客。事实果然如此,如今的梅赛德斯成为世界著名品牌。
展厅的参观路线果然设计得非常巧妙。顺着螺旋形的路线从上往下走,不仅让参观者步行省力,而且可以居高临下扫视全场。那些摆放在展厅里、斜挂在墙壁上的无数汽车,尽收眼底,一览无余。让游客可以在短短的时间里,了解百年汽车发展历史。从二轮、三轮、四轮,到越来越多的轮子,汽车的负重能力越来越强;从简陋的架子,加上顶盖、四壁,到成为一个舒适的小空间,汽车真正成了人类可移动的第二住房;从简单的结构,注重实用功能,到五花八门的款式,奢华炫耀的装饰,可以领悟到工业时代人类财富迅速增加的事实;特别是那些政治权贵、富豪大亨、社会名流一掷千金定制的各种豪华名车,争奇斗艳,附凤攀龙,更是成为展品中的明星,吸引了众多的爱车发烧友们驻足留影。
最底下一层的第七传奇厅里,各种新奇的概念车斜挂在倾斜的墙壁道路上,充满了动感的流线型骏车向游客们冲来。这些奇形怪状的汽车身上,表现出的是设计师和制造商对未来汽车的一些设想。这些汽车可能更符合动力学的要求,更快速,更灵活,更安全,更舒适,更环保。人类永远不会满足,永远会追求美好的未来。
宝马汽车的专精精神
宝马汽车的总部在慕尼黑。来到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远远就能看到宝马汽车总部大楼。这座巨大建筑的造型,好像是四个圆柱形的楼体连在了一起。导游说,这象征着汽车的四冲程发动机。公司总部大楼旁边有一个圆形的建筑,好像是一个巨大的瓷碗,就是宝马汽车博物馆。我来慕尼黑多次,由于团友不同,数次安排到宝马汽车博物馆参观。
我感觉有一个好视角,就是在奥林匹克电视塔二百多米的高空俯视宝马公司的这两座建筑,更能够清清楚楚地观看建筑群的奇异结构。有一次我们在电视塔的旋转餐厅里饮茶就餐。随着我们的座位旋转到了宝马公司建筑群的上空,低头看下去的景观感觉完全不同。宝马公司四根巨柱的大楼不再高大,成了捆绑在一起的小蜡烛;而从高空看下去宝马博物馆这只大碗并不是空碗,碗口的整个平面就是一个巨大的BMW宝马商标,此景象令人难忘。
比起奔驰汽车博物馆,宝马博物馆不算很大,但展馆设计得非常好。各展厅之间由天桥连接,路线设计合理。各种展品,或悬挂在空中,或摆放在场地上,或挂放在玻璃橱窗里,参观者边走边看十分方便。
从最初的巧思发明,到深受热捧的机械产品;从屡立战功的引擎,到琳琅满目的车辆;从像骏马奋蹄的摩托车,到如猎豹奔驰的跑车;从雏鹰展翅的第一辆宝马车,到线条流畅的最新设计的新车,在博物馆里都能找到原型样品车。顺着参观路线一趟走下来,基本上可以摸清楚宝马公司的百年发展脉络。
宝马公司成立于1916年,虽说比成立于1871年的奔驰公司晚45年,但也是103岁的百年老店。公司的前身是巴伐利亚汽车制造厂(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缩写是BMW)。公司最初的产品是飞机发动机,因此当时这实际上是一家军工企业。公司的第一个成功产品是一款六缸发动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安装这款发动机的德国战机表现出色,让德国王牌飞行员们赞不绝口。
一战中德国战败,被限制发展军事工业。走投无路的宝马公司只能转而生产民用产品,公司瞄准了需求量大的摩托车。1923年宝马推出了第一款摩托车。1928年,宝马根据英国奥斯汀汽车厂的授权生产出了第一款Dixi汽车。30年代推出的宝马328成为跑车中最成功的产品,是跑车中的战斗机。许多汽车爱好者认为,此款车标志着宝马公司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二战前夕纳粹德国崛起,宝马立马恢复了飞机发动机的生产业务。公司不断研发新技术,推出了两款著名的发动机:星形发动机、福克沃尔夫190战斗机安装的发动机。飞机引擎的技术优势转化成为德国空军的战斗力。宝马航空发动机让德军的飞机飞得更快、更灵活,让盟军的空军吃尽了苦头。为此,盟军空军开始向宝马公司复仇,连续轰炸其工厂。仅1944年7月的一天里,盟军空军就将1.2万枚炸弹倾泻到宝马慕尼黑工厂里,将这座工厂夷为平地。
命运老人对宝马公司不太友好,二战中宝马公司又一次站到了失败者一方。战败崩溃的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被炸为废墟的宝马慕尼黑工厂经过7年重建才恢复了生产。BMW重操旧业,又开始研发摩托车技术,推出了R-24摩托车,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一手抓自己擅长的摩托车,一手抓新汽车的研发,市场再次证明宝马是个厉害的角色。如今的宝马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生产商之一。
前面说了,BMW是公司全称的缩写。但是汽车江湖上有另外一种解释:B-Business事业,M-Money金钱,W-Women女人,同时拥有这三样的男人,分明就是一个成功人士嘛!因此,宝马的深刻含义就是成功!BMW一词,经过善玩文字游戏的人的另一番诠释,让人有了完全不同的感觉,真是高手在民间。
深圳玩车的发烧友中流传有这么一个说法:“坐车坐奔驰,开车开宝马。”意思是说,如果你是有司机开车的老板,坐奔驰能够显示出你的显赫身份;但如果你喜欢自己驾车,那开宝马才更有感觉、更有派头。如果说奔驰车是德国汽车行业中的老资格、大哥大,宝马相对历史短、规模小,算是一名年轻人、后生仔。但是俗话说得好,后生可畏。宝马求专求精,在市场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生存的位置。
汽车是贡献给人类文明的一份厚礼
如果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汽车——这一工业时代的产品,无疑是贡献给人类文明社会的一份厚礼。在汽车的发明中,固然许多民族都作出了贡献,但是否可以说德国人的贡献最大呢?理由如下:
首先看看汽车是谁发明的。
从奔驰汽车博物馆里我们了解到,汽车最主要的发明人是卡尔·本茨,发明时间是1879年。而一位名叫居纽的法国人,实际上于更早的1769年就发明出了一台汽车,比卡尔的发明早110年。但是这台三轮汽车使用的是燃烧煤的蒸汽机,时速4公里,比人走路还要慢;而且每15分钟就要停下车来加煤。这样的汽车没有办法代步。而卡尔使用的是二冲程单缸0.9马力的汽油发动机,卡尔的发明思路确定了后来汽车发展的路径。
而戈特利布·戴姆勒研制出了更加优秀的汽油发动机。他于1886年制造的汽油发动机安装在四轮载货汽车上,时速达18公里。这种汽车有了实用价值。卡尔和戴姆勒合作成立了公司,奠定了他们在汽车行业中的教父地位。
其次,看看谁的汽车制造得更好。
认真、精确的德国人,很多东西都做得很漂亮。而他们在汽车制造工艺上的精益求精,更是不断地给消费者提供了性能优良、质量可靠的汽车,从而让德系汽车风靡世界。
在汽车制造方面,美国人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亨利·福特发明了流水生产线大批量生产汽车,大大降低了汽车制造成本,使其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得起的产品。日本人学会了德国制造汽车的技术和美国人流水线生产汽车的工艺,加上自己的创新,生产出了更便宜、更省油的汽车。因此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大量购进日系车。以至于丰田汽车有底气讲出“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的豪言。但是随着中国人富裕了、购买力更强了,还是更喜欢买德系车。就深圳而言,观察在马路上奔跑的汽车,感觉最多的还是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保时捷等德系车。
再次,看看谁对汽车文化的发展贡献最多。
汽车,对人类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方面表现最突出的要算美国人,美国人待在汽车上的时间可能是世界之最,因此也被称之为“车轮上的美国人”。当然,美国人能够得到这份荣誉,不光是因为汽车的普及率最高,而且因为美国继德国(1932年)之后修建了能够让汽车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然而还有一个负面的原因是美国的公共交通不发达,离开了私家车寸步难行。
“汽车”不仅成为人类话语中使用最多的一个词语,而且在绘画、摄影、雕塑等各方面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灵感的来源和素材之一。在这方面贡献最多的也要算美国人。例如,美国好莱坞将汽车文化演绎到了极致。系列电影《激情与速度》让观众们看得如醉如狂。
如果从更广义的角度考虑问题,由于汽车的发明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因此实际上还是要算德国人的贡献最大。汽车的发明对人类文明来说,其意义至少有两点:一是提高了人类移动的速度,使人类能够跑得更快、更远,大大扩大了人类在地球上活动的范围。二是人类有了第二栋住房——流动的房屋。自从有了房车,人们就可以日夜居住在这个活动的房子里,四处走动,旅游观光。人类的生活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在汽车发展历史上,中国人的贡献少是一件遗憾的事。中国第一次尝试生产汽车是在1928年,推动者是张学良将军。那一年请来美国技师,在沈阳北大营军工厂成功仿造出了载重汽车,年产10辆。在此基础上1931年5月成功试制了我国第一辆民生牌75型汽车,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生产的汽车。1956年7月新中国动工兴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第二年生产出了第一辆解放牌汽车。1958年5月,一汽自行设计生产出了第一辆红旗牌小轿车。
改革开放后的1983年,北京汽车工业公司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合资成立了第一家中美合资汽车厂。1985年3月,中德合资成立了上海大众汽车公司。1988年,中德双方签署技术转让协议,一汽引进了奥迪100生产线。从此以后,德国汽车技术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1999年12月18日,奇瑞第一辆“风云”牌汽车下线,标志着自主品牌乘用车的诞生。
改革开放的前20年里,中国汽车走上了跨越式发展道路。1992年,中国汽车年产量突破100万辆,2000年突破200万辆。2009年,中国汽车生产、销售分别为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一举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2012年中国汽车全年产销分别为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
中国是汽车生产和销售的大国,但不是汽车强国。如今的中国虽然有一批自主汽车品牌,例如红旗、吉利、奇瑞、比亚迪、夏利等,但是,与世界汽车强国相比,品牌影响力还不算大。
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中国才能对世界汽车发展做出大的贡献,就像德国人做的那样。
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