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铸伯的传奇人生:从贫困学子到平湖荣光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平宣
2022-05-24 18:00

平湖火车站、纪劬劳学校、念妇贤医院、凤凰山守真园……这些平湖居民熟悉的“地标”背后,都与平湖乡贤刘铸伯紧密相关,他从平湖走出,当年叱咤香江,在政、商、文化各界卓有成就,为平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位平湖人引以为豪的世纪乡贤有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平湖荣光刘铸伯的传奇人生。

少时家贫 努力奋斗终成大器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刘铸伯的父亲刘朝瑞从平湖移居香港,做点小生意,随后,妻子伍氏也来到香港团聚。

1867年6月5日,刘铸伯出生。7岁那年,刘铸伯提出要读书。父亲思虑再三,不得不摇头拒绝——家里实在是太困难了,根本无法承担孩子的学费。这个7岁的孩子仍十分坚持,最后,父母把他送到了西营盘冯富义学读书。这是为贫困家庭儿童开设的学校,只重视读写和珠算。好不容易争取而来的求学机会,刘铸伯格外珍惜。他在学校接触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文笔极好,写文章得心应手,各科成绩名列前茅。

1879年,刘铸伯父亲去世,祖母梁氏和母亲伍氏给别人做手工度日解决家庭温饱。年少懂事的刘铸伯不负母亲期望,考入官办的中央书院(后改名皇仁书院)。因天性聪敏加上勤奋刻苦,刘铸伯在中央书院屡获奖学金,不仅解决了求学费用及衣食问题,还把节省的钱补贴家用,减轻了母亲的负担。1885年,他成为首个获得史钊域(首任中央书院校长)奖学金的优秀学生。

毕业后几年,刘铸伯在返回香港开始经营生意并由此致富。当时多家洋行看上了才能、魄力兼备的刘铸伯,于是,他加入西环货仓公司担任文员,后至屈臣氏公司出任首席助理、买办。刘铸伯任屈臣氏集团总长后,业绩迅速上升,随后又任大成公司总理和澳门好几家公司负责人,一时之间,那个出身贫寒的少年成了工商界名人。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刘铸伯活跃于香港的政、商、医、卫、教、慈善等领域,成为一时风头无两的华商领袖。

心系乡梓 规划建设平湖新墟

1910年,由于母亲伍氏日渐老迈,加之心系乡梓,刘铸伯决意举家迁回故乡平湖颐养天年。刘铸伯回到家乡后,全身投入家乡建设。

1911年,广九铁路修建时,按原规划,该铁路南段宝安县境内只在李朗、布吉、深圳墟、罗湖设站,刘铸伯出面说服港粤当局、铁路建设方等,由他个人出资,在家乡平湖设立了火车站,为平湖带来了历史性的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他还委托香港著名设计师规划设计,在火车站附近出资建设一座街巷井然、商铺林立,工厂、学校、医院相配套的平湖新墟。

平湖新墟为田字形布局,街道宽阔。骑楼美观实用,一楼用作商铺,有百货、客栈、饭店、土特产店等,主要由刘铸伯经营,也有部分商铺由其他商家出资所建。为照顾贫穷乡民和小贩,刘铸伯在香港诸地购进大量货源,让小贩在其公司先赊货,销售后再付货款。为了安排家乡人就业,他还在新墟开办了一间装机50多台的大新织造厂,招收附近青年乡民当工人,这间工厂也是上世纪平湖最早的企业。

为了改善教育和医疗等民生条件,刘铸伯还设立了当时宝安县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医院——念妇贤医院,引进优秀教师、开设了科目齐全的新式学校——纪劬劳学校。“纪劬劳”,有感念慈母辛劳、启迪后人智慧之意;“念妇贤”则存缅怀亡妻、拯救乡民疾苦之心。

刘铸伯爱港爱乡的盛举为平湖人民所称赞,被热情地称赞为“乐善乡贤”“平湖之光”。也正是因为有刘铸伯这位著名的乡贤巨绅,平湖改变了落后的经济民生和文化教育面貌,奠定了作为深莞惠东部地区繁盛一时的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地位。

为国为家为同胞,倾尽一生心血的刘铸伯,自己却没能安享晚年。1922年5月3日,刘铸伯突发急病,送院不治,溘然辞世,享年55岁。

“刘铸伯虽已逝世百年,但他对祖国、对家乡深沉的爱,仍在发光发亮。”平湖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为纪念刘铸伯对平湖早期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平湖街道在凤凰山麓建设了“刘铸伯生平展”,希望人们通过展览,大力弘扬其爱国爱乡、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和伟大情怀。

编辑 姚静霞  审核 麦苗茵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平宣)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