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血染的史诗 歌颂新时代传奇

周纪鸿
2022-06-11 08:32
摘要

曾平标以直面血淋淋“战史”的勇气,为我们再现了发生在1934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的那场红军历史上,也是中国革命史上最惨烈、最悲壮的血战场面,倾情讲述了中央红军湘江战役的历史故事,深入理解湘江战役的重要历史价值和革命将士凭借坚定信仰创造出伟业的非凡意义

《向死而生》 曾平标 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22年2月版

《向死而生》是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特别奖获得者曾平标的长篇报告文学新作,这部作品聚焦红军长征途中的湘江战役,详细讲述了这场中国革命历史中最惨烈战役的过程,追溯了红军战士奋不顾身、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还原了尘封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细节,塑造了感天动地的红军英雄形象,并报告了新时代革命老区人民赓续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脱贫致富的精彩故事。可以说,本书标志着曾平标报告文学创作登上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式的台阶。

全书由序章和七个章节组成。序章敬述习近平总书记对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和革命老区人民的牵挂,从而拉开叙述湘江血战的序幕。《向死而生》清晰勾勒出一幅幅共产党人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向死而生、绝境重生的历史画卷,书写了百年党史、军史中一段血染湘江、气势如虹的壮丽诗篇。

《向死而生》是一部用鲜血祭奠信仰、跨越时空的英雄史诗。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湘江战役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处不忍触碰的伤痛。曾平标以直面血淋淋“战史”的勇气,为我们再现了发生在1934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的那场红军历史上,也是中国革命史上最惨烈、最悲壮的血战场面,倾情讲述了中央红军湘江战役的历史故事,深入理解湘江战役的重要历史价值和革命将士凭借坚定信仰创造出伟业的非凡意义。红军将士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用鲜血书写了壮阔历史和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百余万兵力,向中央苏区和各革命根据地发动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由于党内“左”倾错误领导,排斥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湘江突围事关中国革命生死存亡。湘江战役中,中央局、军委、总政治部的“万万火急”的电报道出这场战役的重要性和残酷性:“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全局。”八万余红军将士同仇敌忾,以血肉之躯为山河之脊梁;以革命理想之信念换“山河岁月”之静好。

湘江战役,8.6万名红军将士锐减到3万多人,其中,师级指挥员牺牲8人,团级指挥员牺牲28人,营连排干部几乎全部牺牲。在强渡湘江最危急的时候,上至军团长下至普通战士全都冲锋陷阵,红军将士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人民军队的血性凯歌,以至于老百姓民谣“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可见,这是多么惨烈的巨大牺牲!在中国革命史上,没有任何战役超过湘江战役的惨烈,数万红军将士为了掩护中央首脑机关和红军主力部队渡过湘江,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创造了气吞山河、威武雄壮的人间悲剧,谱写了伟大而悲壮的战争史诗。

书中再现了一批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红军将士们的英雄群像。这部带有史传特色的报告文学,涉及的题材重大。曾平标采用历史时空与现实时空交替切换、宏大场面与具体细节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在讲述宏观的战事事件中,凸出具体红军将士的形象的复原和塑造。红五军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负伤被俘后断肠明志;一○○团团长韩伟战斗到最后砸枪跳崖取义;红三军团第五师十四团团长黄冕昌血洒虎形山;战士李金闪抱住敌人滚下悬崖……数万名红军将士,怀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大无畏精神,为新中国的诞生抛洒满腔热血,这些红军烈士的形象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曾平标笔下的每一名红军将士身上,都散发着壮丽如虹的革命理想和坚如磐石般对党忠诚的信念。

曾平标是土生土长的广西百色人,生于革命老区,成长于红色沃土,对革命烈士饱含深情。为撰写此书他倾注了大量心血,认真研究湘江血战这段悲怆壮烈的历史,以双足丈量桂北大地,贴地寻找采访百余名红军后人、亲属、亲历者和知情人,采访了烈士遗骸收殓人员、红军墓的守墓人,咨询党史专家、军事专家学者,在大量的文献资料及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打捞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红军形象。

红色主旋律作品不好写,写战争题材的报告文学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在《向死而生》这部近37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凝聚着曾平标的炽热情感,他抱着向先烈学习致敬的态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眼含热泪,翻阅党史、军史、战争史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重温红军湘江战役的慷慨悲歌,搭建起这部英雄史诗的总体架构。

《向死而生》古今兼顾,述往思来,向史而新,不仅再现了红军领袖及将士们的大无畏牺牲、浴血奋战的壮阔战争场景,还书写了桂北人民与红军的鱼水相依、相互守护的浩然情意。书中深情描写了铁匠粟传谅冒险救红军,蒋姓村民一家五代精心守护红军墓;桂北人民数十年来接力寻找红军烈士遗骸……这本书,对于红军悲壮历史和峥嵘岁月的敬慕探寻以及对红土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追摄,不仅较好地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时代的精神和集体智慧,而且书写中凝结着一个历史探寻者与现实见证者的哲学之思,进而实现了百年历史与生命之间的链接互喻。

延伸阅读

《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

曾平标 著

花城出版社

2018年11月版

这部长篇纪实文学全景式地展现了一幅港珠澳大桥从论证到立项、从动工到开通的立体画卷,完整记录了港珠澳大桥从发轫到梦想成真近40年的历史进程,以及这一凝聚中国智慧、代表中国实力的超级工程非凡的建设过程,内容翔实,丰盛感人,为读者架起一座建桥者与大时代相通的精神桥梁。本书荣获2019年“五个一工程”图书特别奖,2018年度“中国好书”。

(原标题《书写血染的史诗 歌颂新时代传奇》)

编辑 编辑-黄小菊(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