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 五年非凡足迹 | 经济高质量发展 奏响新时代强音

珠海特区报 庞晓丹
2021-12-13 07:36
摘要

全景记录这五年来珠海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迹,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凝聚磅礴力量。

编者按:五年,是一个刻度、一个节点,也是一份答卷。

五年来,珠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同心协力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奋力推进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

南海之滨,风潮涌动。如今,珠海更迎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四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努力实现从“小而美”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型跨越,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下,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即将拉开帷幕。即日起,珠海特区报将推出“喜迎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五年非凡足迹”主题报道专栏,全景记录这五年来珠海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迹,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凝聚磅礴力量!

G105国道东侧,珠海门户,三溪科创小镇启动区首期建设项目——“格创·集城”建设如火如荼,立足打造珠海首个具有完善产业生态和服务配套的智慧型产业园区;

金湾高景50GW大尺寸太阳能硅片生产基地内,一片片薄如蝉翼的大尺寸单晶硅片,正以每天数百万张的速度生产、发货,依然供不应求,全国光伏新能源产业的新高地正加快崛起;

前不久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航展上,“珠海展团”阵容进一步壮大,30多家本土企业踊跃参展,业务范围涵盖航空发动机维修维护运行、宇航电子、无人系统、航空材料、雷达等领域……

第十三届中国航展。张洲 摄

新产业蓬勃发展、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动能澎湃激荡,回望过去5年,珠海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走得愈发坚定、稳健。在2020年中国城市经济活力竞争力指数榜单上,珠海位居第5名,仅次于深圳、北京、广州、上海四大一线城市。

锚定主线 推动实体经济闯关夺隘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视察时强调。

回望“十三五”,市委、市政府吹响“二次创业”加快发展的号角,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出台扶持实体经济发展“1+N”等系列政策措施,实施工业企业培育“十百千计划”,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为重点,着力培育五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着力打造和引进一批产业链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以新的竞争优势推动珠海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2020年,珠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0.56亿元,工业增加值总量在珠三角排名第六;全市共有47家企业入选广东制造业500强,比2019年增加27家,增量和增速全省第一;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到58.2%……这一系列亮眼数据的背后,更是折射出疫情严峻挑战之下,珠海实体经济拼搏实干、闯关夺隘、前进跃升的底气与决心。

从2019年9月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到去年4月正式动工建设,珠海·宋城演艺度假区这一总投资150亿元的“巨无霸”型文旅项目仅仅用了221天。“珠海用高效的服务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跑出了‘珠海速度’,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投资信心。”宋城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巧灵表示。

培育新动能、抢占新领域、打造新引擎。于珠海而言,“珠海速度”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单个大项目,更重要在于大项目带来的产业链和产业集聚效应——

今年7月,总投资50亿元的景旺珠海高多层电路板工厂、类载板与IC封装基板工厂在金湾区投产。“这标志着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向世界先进之列跨进了一大步。”活动现场,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名誉秘书长王龙基给予高度评价。

资料图:景旺电子科技(珠海)有限公司。张洲 摄

距离高景太阳能项目仅半小时车程,斗门富山工业园一片空地上,泥头车、挖掘机、铲车同时作业,紧张有序、热火朝天。由华发集团投资企业爱旭股份建设的N型太阳能电池项目,总投资180亿元、规划用地1000多亩,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300多亿元,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N型电池生产基地。

中国绿色新材料(珠海)产业园项目、格力电器高栏产业园项目、纳思达激光打印机产业园项目……伴随一系列大项目的先后落地,勾勒出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的新版图、新气象,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格力电器挺进《财富》世界500强,华发、纳思达入围中国企业500强,逾十家珠海企业跻身广东企业500强……在一系列权威企业排行榜单上,珠海企业的“身影”频频闪现,创新成为企业“打榜”的关键词,从中也勾勒出珠海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新动向。

“从产业结构来讲,珠海一直以来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创新引领的高端产业集群发展。”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赋能”,为珠海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创新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强大动力。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今年3月,《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出台,对珠海改革发展进行再定向、再提升、再部署,更是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等方面,为珠海经济发展擘画出清晰的发展路径。

在“新鲜出炉”的《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珠海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布局中及“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中,共有八大产业将珠海列为核心布局城市。

2020年,珠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81.94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近60%,经济总量从全省第十跃升至第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迎来“四区”叠加的历史机遇,通过打造“升级版”经济特区,一个更“大而优”的珠海,不仅正加快迈向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也将更大程度释放大湾区澳珠极点发展潜力,支持配合服务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牵引带动更广大区域发展。

资料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李建束 摄

多点开花 激发新兴产业澎湃动能

今年10月,备受关注的珠海金湾华发商都开业首日,总客流就突破20万人次,定位在此的“打卡”“晒图”不断刷屏。“太热闹了,几乎每一家餐厅都要排队,没想到在金湾也有这么火爆的人气!”带着家人来“尝鲜”的市民杨先生说。

建设正酣的产业项目,塔架林立、桩机轰鸣;创新涌动的创意园区,人才集聚、活力迸发;光影绚烂的繁华商圈,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这样的活力珠海,真实演绎了“产业兴则经济兴,项目来则经济活”的时代画卷——

5G、AI、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面对风起云涌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进击”的珠海在乘风破浪中前行,努力寻找每一次经济新脉动;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华为、腾讯等高科技企业先后牵手珠海、展开深度合作。

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聚焦《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的科技研发、高端制造、中医药、现代金融、文旅会展商贸等重点产业方向,协同优化全市产业链整体布局,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资料图: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李建束 摄

海韵城、奥园广场、优特汇、中海环宇城等市民群众“翘首以盼”的商业综合体相继登场,澳珠企业家峰会、中拉国际博览会、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成功举办,珠海文旅会展、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加快发展,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为城市源源不断地带来了“热度”,提升了“显示度”。

“双十一”期间,在斗门广丰国际快件中心,来自全球各地的跨境货物堆积如山,物流打包生产线上,工人们埋头工作,一片繁忙景象……一个个跨境小包裹的背后,是珠海逐鹿跨境电商“蓝海”的雄心……

一批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一批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一批新项目、新企业争相落地,有力地引领着珠海经济航船破浪前行。

云洲智能牵头建设国内首个无人船研发测试基地,欧比特自主研发运营“珠海一号”卫星星座,纳思达打造中国首个激光打印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丽珠医药、丽凡达、鲸准医疗凝聚科技战“疫”的多重合力……

“上天入海”的创新力量与蹄疾步稳的项目建设背后,既是广大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活力的生动展现,也是珠海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鲜明注脚。近年来,珠海相继出台了《珠海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版)》《珠海市进一步加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若干措施》等相关政策,在全省率先建立面向企业的“政企云”平台,疫情期间“一对一”对接服务重点工业企业,从降低成本、拓展市场、优化服务等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为民营经济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如今,珠海各类企业超过38万户,国有、民营经济共同进步。2020年,珠海民营经济增加值约1656亿元,占GDP的比例为47.6%。今年5月,珠海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9大方面推出了22项措施,以更大力度、更优政策、更好服务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从源头培养更多“小格力”“小金山”,让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在位于珠海大会堂旁的珠海市小微企业贷款服务中心大厅,有一本“接待来访企业记录簿”,每一页都登记了来访时间、企业名称、企业情况、企业诉求、解决方案。自去年11月启用以来,这里已经成为不少珠海小微企业的“娘家”。

一年来,该中心与38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134家符合条件企业贴息1636.9万元,组织了18场政策宣讲银企对接会,累计服务企业800余家,由该中心开发的“线上金融超市”平台累计上架100款政银产品,帮助逾30家企业获得1.36亿元信贷支持……

“有了这个服务中心,我们企业需要融资的时候能够找得到地方,看得懂政策,贷得到‘真金白银’!”在服务中心现场,从事智能物流技术研发的珠海市华星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岗举告诉记者。

“从一座城市、一个区域来看,市场化机制更健全,实体经济更发达,产业配套更完善,科技成果运用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其发展的后劲更足、动力更强,这也是珠海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经济特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应有之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表示。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张雪松 李林夕 

(作者:庞晓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