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深海挺进!新时代“铁人”打开海底油田的大门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2021-12-09 22:14
摘要

矗立在大海中央的钻井平台,是如何搭起“骨架”的?钻头深探海底多少米,才能打出宝贵的油气资源?被开采出来的石油如何穿越风高浪急的海面,源源不断地走向工业生产与日常生活?

矗立在大海中央的钻井平台,是如何搭起“骨架”的?钻头深探海底多少米,才能打出宝贵的油气资源?被开采出来的石油如何穿越风高浪急的海面,源源不断地走向工业生产与日常生活?12月12日(本周日)21:10,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的原创职业技能揭秘纪实节目《2021技行天下》将播出第十二期《深海》,海洋石油人诠释新时代“铁人精神”,他们以初心铸匠心,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换来能源安全的坚实保障!

海洋石油人  28天“极限挑战”

广东外海深水区,“南海六号”钻井平台。

海洋石油人的往返依托直升飞机,因此,来这一趟就要超长待机28天。钻井总监曹波波的心愿,是在当班的28天内把深海的油钻出来。

海底300米,水压达到29个大气压,在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ROV水下机器人无惧压力,下潜确认井口是否正常密封。在钻头接近目标深度前,这步检查是避免原油泄露与海洋污染的关键。

海底300米,这里的水温常年保持在0-3摄氏度,但无碍“海油人”钻井的热情。司钻是负责钻头向下钻探的岗位,从业已经17年的师春超凭借超强手感,在细微参数变化中让“探针”精准卡入油层段。

在这里作业,他们也常常遇到“空欢喜”,失落之时如何调节心态?危险警报响起,油气值急剧升高,全船人员紧急集合至逃生艇区域,曹波波和师春超反而更显兴奋?

吊装焊接  300米级超长导管架

陆丰15-1导管架,亚洲最大最深的巨型导管架。

导管架式采油平台,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海洋采油平台,它需要先在陆地上完成建设,再“投身”海底,而长达340.5米的陆丰15-1更加需要匠人们高超的吊装、焊接技术保驾护航。

吊装行不行,全凭想象力?起重指挥郭学刚的任务是让四台起重机协调运作,将342吨的部件分毫不差送到指定位置。尽管这个过程已经在脑海里模拟了成千上万遍,可实操现场出现的险情,是否在他的意料之中?

吊车司机与现场指挥默契配合,才能事半功倍。郭学刚最信任的米彦峰负责驾驶最大的一台吊车,可因为路面不平,吊车的配重出现变化,几乎到了安全承重的极限。作为“吊二代”入行的米彦峰,如何凭借技术与经验果断处理意外?

导管架的建设“一吊一焊”,整体结构的承重要靠焊接来保证质量。高级焊工宫殿龙从业以来累计的焊缝长度可绕地球十几圈,让他上阵负责的部位,正是陆丰15-1最关键的底部连接点。真刀真枪考验手上工夫,严丝合缝的作品能否经受住风浪的考验?

全程神经紧绷  提油18小时

南海深水海域,“海洋石油119”是我国作业水深最深、功能最复杂的海上油气超级加工厂,通过管缆连接着三个油气田。

当石油和天然气被开采出来,提油轮也从千里之外奔赴而来,“卖油”的交易就在海上展开。外输主操吴火斌的工作就是保障运输过程的平稳安全,“海洋石油119”既要与提油轮相连,又要保证不能失控相撞,整整18个小时的输油过程,他必须全程全神贯注。

提单上的交易金额超乎计算器上限,如何确保作业过程环环顺利?当危险警报响起时,高级电气工程师张茳华要短时间内在庞大的控制系统中排查故障。分秒不松懈,海油人在深海中日夜坚守,以实际行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原标题《向深海挺进!新时代“铁人”打开海底油田的大门》)

编辑 编辑-周梦璇(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新闻网-曹亮,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