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0年,中山做了哪些保护工作?

文旅中山
2021-10-21 20:48
摘要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山闪亮的城市名片,自2011年中山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中山市通过建章立制探索践行名城保护管理有效路径。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山闪亮的城市名片,自2011年中山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中山市通过建章立制探索践行名城保护管理有效路径。“双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要求也随之不断提升。目前中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做得如何?10月15日,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次会议召开,中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专项报告出炉。

孙中山纪念堂修缮资金超1亿

▲位于闹市中央的孙中山纪念堂,是岐澳古道石岐段的“打卡点”之一。潘晓佳 摄

今年9月,为推动中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外侨工委成立调研组,先后到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孙文西路步行街、广东省传统村落西区长洲村、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黄圃镇、中国传统村落大涌镇安堂村、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南区沙涌村等现场实地调研。

调研组认为,中山市10年间不断加大保护与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体系建设,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目前,中山市建立健全名城保护管理机制,并制定了完善的名城保护政策体系。其中,中山在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后,次年便出台《中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定》,并于2019 年进行修订,为名城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位于闹市中央的孙中山纪念堂,是岐澳古道石岐段的“打卡点”之一。潘晓佳 摄

目前,全市所有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建筑均已进行挂牌标识。2019年至2021年,全市修缮历史建筑10处,投入资金约1126万元。今年,市保单位孙中山纪念堂修缮工程计划投入资金超过1亿元;已启动孙文西路步行街改造提升项目,首期投入资金超过2000万元。

与此同时,全市各镇街也在逐步加大对名城的保护力度。其中,黄圃镇编制了《黄圃镇历史文化保护区详细性控制规划》。目前,该镇历史建筑形态基本完好,历史村落整体空间格局、风貌和街巷肌理保留完整,乡土气息浓郁,民俗文化遗产特色鲜明,并于今年6月获《人民日报》专题报道。南区将历史建筑修缮后,活化作为历史文化展示、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社区活动中心等,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推动历史建筑成为文旅活地标

▲孙文西路步行街。贺亿强 摄

调研组同时认为,中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体系总体上管理有效,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这些问题:全面统筹力度不够,名城保护未形成有效合力;财政投入力度不足,名城保护缺乏资金保障;制度设计待完善,名城保护政策落地难及活化利用不到位,名城保护不够“活”等。

推动中山历史文化名城的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对于重振中山虎威、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调研组建议,中山市应加快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从政策层面研究解决制约历史建筑保护的核心堵点问题,如针对侨房产权不清问题,建议逐步探索建立“代管”机制。

当前,中山市正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工作。调研组建议,中山市应把握乡村振兴契机,一盘棋同步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让文物、历史建筑成为文旅活地标、网红打卡点。同时,在城市更新中要坚持应留尽留,全力保留城市记忆,不随意迁移、拆除历史建筑和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

同时,探索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认养”方式成为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主体,获得活化权。此外,调研组还建议中山市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立法。针对存在的核心问题,加快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制定,将部门性规章上升到地方性法规,强化保护力度。

知 多 D

目前中山市公布不可移动文物55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6处、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66处、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466处;历史建筑 398 处;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各1处,分别为黄圃镇、翠亨村、孙文西路步行街;中国传统村落6处;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3 处、传统村落2处。

(原标题《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0年,中山做了哪些保护工作?》)

编辑 (冻结)刘桂瑶审读 韩绍俊审核 特区报-王雯,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