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定位捕捞船调查取证 证监会摸清獐子岛扇贝“跑路”原因

读特记者 熊子恒
2020-06-24 17:51
摘要

扇贝多次“跑路”的獐子岛被证监会处罚了。24日,证监会利用科技手段调查取证确认财务造假,对獐子岛公司案作出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决定。

扇贝多次“跑路”的獐子岛被证监会处罚了。24日,证监会利用科技手段调查取证确认财务造假,对獐子岛公司案作出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决定。

卫星定位还原采捕船只真实轨迹

处罚结果上,证监会对獐子岛公司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15名责任人员处以3万元至30万元不等罚款,对4名主要责任人采取5年至终身市场禁入。

证监会查明,獐子岛公司在2014年、2015年已连续两年亏损的情况下,客观上利用海底库存及采捕情况难发现、难调查、难核实的特点,不以实际采捕海域为依据进行成本结转,导致财务报告严重失真。

獐子岛2016年通过少记录成本、营业外支出的方法将利润由亏损披露为盈利,2017年将以前年度已采捕海域列入核销海域或减值海域,夸大亏损幅度。

此外,獐子岛还涉及《年终盘点报告》和《核销公告》披露不真实、秋测披露不真实、不及时披露业绩变化情况等多项违法事实,违法情节特别严重,严重扰乱证券市场秩序、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为了实现对獐子岛深海养殖水产品底播、捕捞、运输和销售记录的全过程追溯,证监会运用多项科技手段进行调查。

据了解,由于獐子岛公司每月虾夷扇贝成本结转的依据为当月捕捞区域,在无逐日采捕区域记录可以核验的情况下,证监会借助卫星定位数据,对公司27条采捕船只数百余万条海上航行定位数据进行分析,委托两家第三方专业机构运用计算机技术还原了采捕船只的真实航行轨迹,复原了公司最近两年真实的采捕海域,进而确定实际采捕面积,并据此认定獐子岛公司成本、营业外支出、利润等存在虚假。

证监会表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证监会稽查执法工作将更加智慧、更加高效、更加精准,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必将无处遁形。

财报业绩曾多次变脸

獐子岛近年来业绩多次变脸,其因多次上演“扇贝跑路”而被股民熟知。

早在2014年10月,獐子岛突然宣布其海洋牧场遭遇黄海“冷水团”袭击,致使百万亩底播虾夷扇贝绝收,且“活不见贝死不见壳”,公司瞬间由盈利变为亏损约8亿元。这一事件曾经遭当地渔民举报。2015年2月,2000名獐子岛居民实名举报了獐子岛公司。他们称2014年的“冷水团”事件是獐子岛公司与当地镇政府共同导演的一场 “弥天大谎”。

让股民们大跌眼镜的是,后续几年中,獐子岛扇贝突然绝收的事情频频居然出现。

獐子岛发布2017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称公司201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从此前预计的盈利9000万元-1.1亿元,变更为亏损5.3亿元-7.2亿元。业绩大幅变脸,獐子岛的曾经解释是,“通过虾夷扇贝的年末存量盘点,目前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

还有统计显示,獐子岛扇贝死亡的事件几乎每年都在上演。2018年1月,因“降水减少导致饵料生物数量下降”扇贝被“饿死”;2019年1季度,“底播虾夷扇贝受灾”;2019年11月,“底播扇贝出现大比例死亡”。

不靠谱的业绩基本面,獐子岛近10年来的股价不断下跌。截至6月24日收盘,獐子岛收报3.06元,自2010年11月的股价高点下跌近9成。

编辑 周宏博

(作者:读特记者 熊子恒)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