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社论 | 一起来发现并且守护自然深圳之美
晶报
2021-10-15 15:03

10月11日至15日,举世瞩目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在昆明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在COP15大会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欧阳志云,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吕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点赞深圳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他们认为,深圳生态环境保护极具特色亮点,为超大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探索了新机制。

确实,在深圳开创的各种“率先”中,也有不少与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比如,在全国率先将一半的土地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率先开展城市陆域生态调查评估、率先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1+3”核算制度体系、施行全国首份正式批准的GEP核算统计报表、上线全球首个GEP自动核算平台……这样的举措,使深圳的绿色家底变得更加丰厚。

有数据表明,森林占深圳生态系统43.7%,湿地、农田和草地占7.8%,城市面积占48.3%,红树林面积30年增加50平方公里。可谓一城繁华半城绿。

深圳生长着600岁的古榕树,飞翔着300多种候鸟和留鸟,整个中国六分之一的蝴蝶品种、十分之一的蜻蜓品种都可以在深圳找到……几年前出版的《深圳生物物种资源编目》显示,深圳拥有野生高等植物2500种左右,其中不少属于珍稀物种,堪称一个“植物特区”。

比如,仙湖苏铁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桫椤、黑桫椤、大叶黑桫椤、小黑桫椤、粗齿桫椤、苏铁蕨、水蕨、金毛狗、珊瑚菜等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值得一提的是,桫椤是一种白垩纪时期遗留下来的比恐龙更古老的树种,前些年在深圳被发现。

这可能超出了许多人对深圳的惯常认知。说到深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科技深圳,高科技发达早已成为深圳鲜明的身份标识;是创新深圳,创意创新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是文化深圳,阅读已日益沉淀为城市的风尚……但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生态深圳、草木深圳已成为描述这个城市越来越重要的关键词。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同样从这个角度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政府部门强力推进,也需要市民同步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生态保护意识。知名专家学者在重要的国际性会议上点赞深圳,说明深圳的生物多样性越来越受到外界肯定。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学会珍惜深圳的草木与野生动物,使深圳这座现代化的城市能更好地呈现“野生”之美。

吕植教授说,“还有一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深圳广泛发动市民来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间来。”深圳仅在公园体系中就培训了上千名志愿者解说员,向公众解说、宣传和教育。就像生物呈现多样性才显得更有生机一样,我们希望,深圳还能出现更多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专业背景的环保志愿者,使环保志愿服务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多样性”。

编辑 陈晓玲

(作者:晶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