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创造了男子百米9秒83亚洲记录的中山的骄傲——“飞人”苏炳添,10月12-13日回到家乡,他先后来到母校中山体育运动学校、古镇古一村,与恩师、亲友们相聚。跟随着“飞人”的返乡脚步,我们还原了他从初中三年级在全市比赛上初出茅庐,到如今“亚洲飞人”的成长过程。
他是村民们熟悉的低调“添仔”,是教练心目中拼搏自律的爱徒,是无数青少年心中熠熠闪光的榜样。让他越跑越快、越飞越高的,除了努力训练、教练指点、技术助力外,骨子里坚韧不拔、谦逊感恩的性格,也是他一飞冲天的“助跑器”。
在古一村,他就是邻家的“添仔”
即使台风“圆规”使昨天的中山风雨大作,但也无法阻挡中山人民对“飞人”归来的热情。尤其是其家乡古镇古一村,虽对村外人不透露具体行程,村民们早就知道村里的“添仔”要回来了。村民们几乎都达成了共识:尽量低调,保护“添仔”。
等待“添仔”归来的见面会设在村委会二楼会议室。一早就坐满了一屋子人,后排和两边,还加了凳子。面对村中父老,苏炳添有一肚子话想说:“我今天有这个成绩,离不开家乡支持。”话音刚落,掌声雷动。而鼓掌的人群中,就有当年古镇初级中学的体育老师杨永强。因为疫情的原因,他有两年没见过“添仔”了,但偶尔还会电话联系。
苏炳添初中就读于古镇初级中学时,爱玩,也跑得快,成绩一般,偶尔还会被老师留堂补课。杨永强说,有次看到苏炳添在课间玩耍,一跳起来竟然就摸到了篮板。这弹跳力让杨永强对他多了一份关注,并发现添仔的爆发力也远高于同龄人。于是他把添仔拉入了田径队。2004年11月,他让苏炳添参加了中山市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初出茅庐的“添仔”跑出了100米秒表手计时11秒72的好成绩,获得第一名。而也因这一跑,“添仔”被体校发掘,跑出了古镇。
“苏炳添今天的成绩,主因是他自己。”苏炳添离开古镇17年,杨永强一直都在默默关注他,为“添仔”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而高兴不已。在体育界,许多人都觉得苏炳添的发挥超出了想象。杨永强却认为,这正如中国的发展,以前想象不到的事情,现在在中国都得以实现,“少年时代的苏炳添,身上那种拼搏和坚持的精神已经非常惊人。他今天说,自己能跑一年便继续跑一年,将全力以赴,我相信他说到就一定做到。”
全市比赛上被一眼相中
苏炳添回乡首站来到母校——中山体校,全校沸腾成了中山焦点。昨天,许多孩子和家长纷纷来打听,“中山体校有啥招人标准?”“我家孩子跑得快,能送来试试吗?”而中山体校招人,很多时候,要靠教练们的慧眼发掘。
当年的少年“添仔”,就是在2004年11月的中山市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上进入了体校教练宁德宝的视线。当时,刚从湖南调入中山体校担任教练的宁德宝,正踌躇满志地想在比赛中找个好苗子,一眼看中正在田径锦标赛上比赛的苏炳添。“他让我眼前一亮。他的身材虽然不高,但步幅很大,节奏频率很快,他跑了50米我就看中了他,后50米我是一路跟随他跑,直到终点。”这场陪跑为苏炳添开启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昨日归来,已有一年多没见的师徒双手相握,宁德宝难掩激动。而再次重新踏上母校熟悉操场的苏炳添,甚至还能准确说出自己进入体校的日期:2004年12月9日。在这里,他每天5点多起床,上午训练一个半小时,下午训练两个半小时,晚上自修、住宿。头一个月无法适应这枯燥训练生活的他也曾想退缩。宁德宝说,每一个运动员都有这样的阶段。她找苏炳添谈心,也找父母给孩子做思想工作,最终苏炳添留了下来,认真投入训练。
面对母校的师弟师妹们,回忆起体校生涯的苏炳添说,开始时是抱着试试的心态进来,“也许发现这里跟想象中的不一样。但挫折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连战胜它的机会都想放弃!”“年轻人,不要轻易放弃上天给你的天赋。好好把握它吧,它会让你的人生变得精彩无比!”
在宁德宝眼中,苏炳添的跑步天赋是毋庸置疑的,“他对自己的梦想一直很坚持,而且也不怕吃苦,很有悟性。”2005年,苏炳添参加了一个珠三角邀请赛,以11秒32的成绩跑入决赛,自此以后,他就像被“点化”一般,几乎所向披靡,所参加的邀请赛总能拿到冠军。遇到这样的学生,宁德宝将其“视若珍宝”,“曾经有位省田径队教练找我要苏炳添,我没同意。”因为舍不得,生怕这样一棵好苗子被别人“耽误”了,直至袁国强教练的出现。
2006年,香港田径邀请赛,苏炳添百米跑出了10秒59的好成绩,200米也有21秒多。这一年,他还第一次正式参加成年人的比赛——全国城市运动会,并获得百米第五名。这个少年经过不到两年的磨砺,已然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当时袁国强教练托人捎话给我,说苏炳添一定留给他。”曾经的短跑名将袁国强,一直是宁德宝的偶像,她相信这一次终于找到了可以托付的人。2007年开始,中国田径接力主教练袁国强正式成为苏炳添的主教练,并看着他一路成长为“亚洲之光”。
即使已离开体校多年,但在相识近20年的时间里,苏炳添与宁德宝早已是亲如母子的关系。逢年过节,只要回中山,苏炳添都会来看宁德宝,结婚时更是请宁德宝与他的父母同席,当成家人长辈般尊敬。直到现在,一有重要的比赛,苏炳添还会在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宁德宝报平安,聊一聊最近的状态。宁德宝对爱徒参加的每一场比赛都了如指掌,每每比赛时感觉比他还着急、紧张,好像是自己在比赛一样,“他是真的热爱跑步,对自己的事业格外执著和坚持,正是这种始终如一的坚持和努力,才最终让他取得今天的成绩。”
希望帮助中国运动员延长体育寿命
回母校当天,苏炳添站在绿茵场上,与中山体校的300多名学生一起组成了“9.83”的航拍造型,这是他今年东京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创造了新的亚洲记录,也是首位闯入此项目决赛的中国运动员。但他最初惊艳闯入世界观众视线的,还是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他以9秒99的成绩打破全国纪录,创亚洲本土选手最佳纪录,创黄种人百米“破10”的历史。
2015年,本报记者采访比赛后的苏炳添,他说要特别感谢三位恩师:杨永强、宁德宝和袁国强。苏炳添说,这三位教练在自己不同的体育生涯阶段,给予了自己重要的付出与帮助。尤其是在2012年、2014年去美国冬训时,袁国强陪着他一起去,“又做教练又做保姆,他很辛苦。我们训练完他就去买菜,买菜回来就接着做饭。毕竟我们是中国人,还是习惯吃中国口味的饭菜。”
而当年接受本报采访的袁国强则说,苏炳添是自己教练生涯里最全面的一个运动员,“用广东话来说,小苏能取得好成绩,不是瞓(睡)出来的,而是训出来的。”让袁国强感动的是,苏炳添除了平时刻苦训练,还经常在睡觉前用本子记录训练的点滴,将一些要注意的细节或者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记录起来,加深记忆,使下次训练时能得到改进。训练之余,还常看短跑名将的比赛视频。苏炳添自己研究自己“如何跑出亚洲最快”的博士论文《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早前也被媒体报道过。
苏炳添的“中国速度”是如何练就的?苏炳添自己认为是个体的努力、技术改进、外教助力以及科学手段的介入。“飞人”归来母校当天,众多记者将苏炳添围住,有记者问,还会再跑吗?苏炳添说,能跑一年是一年,“目前中国田径运动员,暂时没有人跑到这么大年龄还处于高水平的。我们也在探索,如何把运动员的体育寿命延长,如果能跑到34、35岁的话,我能作为整个中国田径的好例子,给予后面年青运动员(一个示范),鼓励他们继续奋斗。”
对点滴帮助怀感恩之心
即使离开体校、离开中山多年,但“添仔”仍然是大家的牵挂。在返回母校当天的致辞上,苏炳添透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我在国外训练的时候,我们市里的领导给我筹备了训练经费。我受伤的时候帮我打听治疗的方法,关爱无微不至。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你们的支持。”
记者后来多方打听才得知,那是在10多年前,时任中山侨商会常务副会长的蔡国赞,听市里说中山有一位非常有潜质的运动员需要到美国培训,正在筹集经费。蔡国赞当即表示自己可以资助,“当年轻人有这样的志气,需要提升的时候,我就毫不考虑地去资助他。这种体育精神和追求自我挑战极限,是我们所有年轻人应该学习的榜样。”2012年、2014年两次去美国冬训,对苏炳添后来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家乡政府和人民、母校和恩师的点滴关怀和帮助,都一直被苏炳添记在心里,即使已成为亚洲“飞人”,他归来依然满怀感恩之心。
如今在中山体校还有很多苏炳添的传说。有师弟师妹听说,当年的添哥也有上文化课时偶尔打瞌睡的情况;有教练说,苏炳添永远是全班在操场上训练最认真自觉,从不偷懒的那个。体校高二(二)班练中长跑项目的张嘉铭将他视为自己的榜样,“他赢在超人的自律与努力、赢在不断超越自我、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我以他为榜样,好好学习、积极训练、努力拼搏,将来要像他一样为国争光。”他也希望今后能像“苏教授”一样教书育人,“我的梦想是考上广州体育学院,以后成为像添哥那样优秀的体育老师,做一个对社会发光发热的人。”
(原题《从古镇跑进世界 “飞人”苏炳添一飞冲天背后的“助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