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嘱托 | 前海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深圳特区报记者 马培贵
2021-10-14 10:15

日新月异的桂湾金融先导区。摄影: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标志性载体,前海是“特区中的特区、尖兵中的尖兵、窗口中的窗口”,制度创新、法治建设上一直走在前列。

随着一批港资合资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及专业服务企业快速集聚,首家互联网银行、首批相互制保险机构等也相继落户前海。多年来,前海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全面落实前海总体发展规划和开发开放政策,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新动力。

A

“比特区还要特”

以制度创新筑前海之根塑前海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深圳经济特区要扛起责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努力在重要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一年来,前海认真落实好国家给予的“比特区还要特”的先行先试政策,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制度创新求突破,以制度创新谋发展,打造“前海模式”,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今年9月,市政府公报印发了《关于复制推广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第六批改革创新经验的通知》,在全市推广前海探索形成的38项改革创新经验。至此,全市复制推广的前海经验达203项。

创新是前海的使命所系。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创新、人才管理改革、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前海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645项,其中在全国复制推广65项。

制度创新推动前海打造全球一流的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率先实施企业注册登记“证照分离”、注册资本认缴制、进口商品全球溯源核放、多国集拼等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系统性改革举措,打造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股权投资、跨境双向资金池、跨境资产转让、跨境金融基础设施等“六个跨境”金融特色品牌,形成了“前海模式”。

普华永道一项按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进行的评估显示,作为独立经济体参与排名,前海由2017年第51位持续提升至去年的第22位。在开办企业、施工许可、获得电力、执行合同方面,前海进入前20名,营商环境接近国际一流水准。

去年,香港青年高月华在前海创办了畅愈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养老空间设计等工作。选择前海,不仅仅因为她看中这里接受新事物、鼓励创新的城市环境,同时更满意前海为创业者提供的各项便利。“这里可以成就香港专业人才的梦想,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她呼吁想来前海发展的香港青年,“别犹豫,趁早来!”

前海为港澳青年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保障,先后推出100余项惠港利港政策,建成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深港创新中心、深港基金小镇等深港合作平台。前海累计认定1611人次前海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中香港籍人才占总认定人数50%以上。截至今年9月,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已累计孵化创业团队545家,其中香港团队 264家。

以促进通关降本、增效、提速为目标,前海还推出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举措,不断优化口岸通关环境。在前海综合保税区,通过落地实施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出口、跨境电商直购出口等模式,实现跨境电商多种贸易形态的同步运作。在不断推动新贸易业态发展的同时,前海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深港合作区、综合保税区三区叠加优势,不断降低通关、运输、仓储成本。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通关效率,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促进外贸稳增长。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前海坚定深化金融改革,聚焦国家赋予前海的“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定位,实现多项国家金融业开放措施率先在前海落地,跑出前海金融开放“加速度”。在跨境金融创新方面,前海打造“六个跨境”金融特色品牌,为国家探索金融改革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前海实施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资本项目收入支付审核便利化、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等多项改革创新在前海试点,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金融开放措施落地方面,全国首家港资控股的消费金融公司、公募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落地前海,实现了多项深港金融领域合作的“第一”,CEPA框架下金融业对港开放措施全面落地。

立足前海的微众银行,把供应链金融作为重点发展业务,借助金融科技优势,通过整合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各类信息,推出基于信息整合与数据应用的经销商授信模式。上线至今,业务范围已覆盖近20个行业,与150多家核心企业展开合作,累计为超过2万家经销商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综合授信达到220亿元,资产质量表现良好。

永诚联合税务师事务所香港执业会计师及特许税务师张国和,是前海港澳涉税专业人士执业便利化改革的首批受惠者。“成为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后,我在前海就具有了跨境执业资格。”今年8月,前海管理局携手深圳市税务局、香港税务学会、澳门税务学会签订协议,共同推进涉税跨境执业工作,帮助港澳人士在前海执业“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得好”。已有62位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完成跨境执业登记办理,2家合资税务师事务所完成行政登记。前海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实施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吸引更多香港专业人士加盟前海。

前海国际会议中心素有“薄如蝉翼轻如纱,彩云追月引绪遐”之称。摄影: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B

擦亮法治名片

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要强化依法治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发布的《前海涉港合同适用香港法律调查报告》(下称《报告》)统计显示,75.3%的企业在投资前海时,最看重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前海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打造一流法治环境,努力成为法治中国新示范。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前海蛇口自由贸易试验片区条例》《深圳国际仲裁院条例》,累计推出法治创新成果110余项。首个国际仲裁海外庭审中心、首个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第一国际商事法庭、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等落户前海。深圳知识产权法庭、深圳金融法庭挂牌成立,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成为前海的鲜明特质。

一年来,前海持续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建设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探索不同法系、跨境法律规则衔接。探索完善前海合作区内适用香港法律和选用香港作仲裁地解决民商事案件的机制。前海法院完善司法确认规范化建设、加强大湾区调解队伍专业化建设、启动跨境授权委托“云见证”, 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推出“专业调解+协同保护”双引擎创新。

2021年7月,伊拉克的Y公司与深圳的S公司因货物买卖发生纠纷。远在伊拉克的Y公司股东h先生委托律师,通过网上立案平台向前海法院提交立案申请。前海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发现,h先生未提供代理律师的授权委托书公证。于是,诉讼服务中心发挥前海智慧法院的优势,通过在线视频,用英语指导h先生完成对代理律师授权委托,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2020年,前海法院针对无法来到法院、在窗口工作人员的见证下签署法律文书的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当事人,创新启动跨境授权委托在线见证服务,为跨境诉讼当事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截至2021年6月30日,已完成在线视频见证210次。

作为最高人民法院在前海成立的基层法院,前海法院积极探索“一国两制三法域”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推行“港区调解”与“港区陪审”制度。率先建立系统规范的香港地区陪审员制度,选任19名具有金融、知识产权等专业背景的香港地区陪审员。成立前海“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诉调对接中心,与域外调解机构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创新“互联网+”跨境商事纠纷化解新模式。截至2021年6月,前海法院受理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收案1.2393万件,其中涉港案件8392件,受理涉港案件数量居全国第一。

前海率先全国成立首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在全国15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中,有6家设在前海。作为中国第一家香港与内地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有12名专业律师为香港和澳门律师。以港籍律师身份加盟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的黄善端,参加2005年国家首次在香港设立考场进行司法考试,成为港人内地律师牌照“001号”持有者。作为一名港籍内地律师,黄善端表示,将充分发挥港籍律师的作用,为促进大湾区特别是深港之间跨境法律交流与合作贡献力量。

位于前海深港基金小镇的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已经成为前海法治建设的名片。在中心与各方共同努力下,深圳在国内专利申请量、保护量等五大方面,均居全国第一。前海管理局法治建设处处长宋亮表示,前海是《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规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示范区,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深圳分中心、“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三大国家级知识产权平台在前海落地,进一步擦亮了前海法治这块“金字招牌”。前海将继续推动前海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示范区建设,在前海形成聚集发展效应,吸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前海设立分支机构,构建全链条保护体系,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随着中国首座国际仲裁大厦落地,前海正在以深圳国际仲裁院为龙头,构建“以我为主、优势互补”的国际争议解决中国高地。深圳国际仲裁院以合作形式,邀请国际组织及境外知名仲裁机构进驻。目前已经有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世界银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瑞士商会仲裁院、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等一批国际组织及境外仲裁机构表达入驻前海的意愿。深圳国际仲裁院始终坚持国际合作与发展,来自港澳和海外的理事不少于三分之一,理事会13名理事中有6名来自港澳,仲裁员中有149名来自港澳地区。深圳国际仲裁院以香港为默认仲裁地,按照联合国《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在香港承认和执行的先例。2019年和2020年,受理涉港澳案件493宗,涉及争议金额人民币约260亿元。

(原标题《打造制度创新高地 擦亮法治示范区招牌 前海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编辑 特区报-王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马培贵)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