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晚客流高峰,4辆搭载了MaaS(出行即服务)系统的橘黄色“麦诗穿梭巴士”会准时出现在益田地铁站和深港创新合作区之间接送乘客,每15分钟就发出一趟,乘客通过手机软件平台购票,应用大数据实现智慧交通服务。
海梁科技是深圳市众多网联汽车产业中的一员。自从去年9月获得全球第一张智能公交商用许可牌照后,海梁科技在无人驾驶领域迈出的步伐越来越快。今年1月,海梁科技提供自动驾驶方案和技术支持的安凯智能公交落地交付。5月,该公司与百度Apollo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落地智能公交。
包含自动驾驶在内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新基建重要应用之一,它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交通运输、人工智能等行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兴业态,亦是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变革和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
深圳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基础,在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行业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依托深圳现有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有助于带动相关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工业制造等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今年5月27,深圳发改委对外发布了《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核心领域和重要环节,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短板,面向全球悬赏任务承接团队,重点解决前沿技术工程化和关键零部件研制等瓶颈问题。深圳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有望迎来加速度。
早于2017年底,海梁科技就在深圳福田保税区的智能驾驶公交示范基地内完成了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的首发,并率先在开放道路上开展常态化、规模化运行。每辆智能公交车内仅有一名安全员,拐弯、刹车、加速,全部由车辆自动完成。如今,具备L3+级别运行能力的第三代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车已先后在深圳、张家界、武汉、合肥等城市落地运行,车辆总数达到12辆,运行总里程超过4.8万公里,搭载超过3万名乘客,没有发生一起事故。
除了关键技术的突破,智能网联汽车真正落地的重要前提是完善现有的道路基础设施,提升智能化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构建支撑车路协同的道路交通环境。 充分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分析车辆、人流、基础设施等数据信息,实现车辆轨迹追踪、人流和车流管控、交通安全预警等智慧决策,实现车辆和交通智能管理。
长期在ETC(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市场深耕的金溢科技在实现车联网、智能车路协同的融合创新上做了深入探索。今年将全面布局ETC+和ETC-X。其中,ETC+致力于拓展ETC在路域、车域、城域、场域的多个应用场景,打造ETC智慧停车、ETC无感加油、ETC充电等智慧车生活。ETC-X致力于数字化交通的深化和融合,打造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助力智能网联基础设施、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交通系统以及MaaS平台服务的生态构建。
《深圳市关于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若干措施》中也提出,扩大智能网联汽车场景规模。在全市范围内有序开放更多街区、道路、机场、关口、港口作为智能网联车辆示范应用场景,推动无人化、智能化车辆广泛应用。
“去年我们与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合作,推出了自动驾驶出租车。今年也会和国内知名的出行平台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试运营服务。”深圳元戎启行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念邱介绍说,5月11日,元戎启行与厦门远海码头、中国移动、华为、东风商用车合作,推出可以自动完成交箱装船、卸箱接船等操作的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
尽管是一家年轻的初创型企业,但元戎启行已快速成长为一家全栈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供应商,拥有自研的核心算法、核心的计算平台、核心传感器。
“目前元戎启行正与相关行业协会一道制定自动驾驶行业的相关标准,这份文件规定第13条规定,‘对获得发布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这对初创企业来说,是一个最实际的鼓舞。” 刘念邱说。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陈伊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