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的《苍穹之下》让人对空气中PM2.5的危害印象深刻,而如何能在苍穹之下再造一个空气清洁的“苍穹”,成为建筑界的热门话题。实际上这种技术已经存在,近年北京顺义国际学校建成气膜运动馆受到国际关注,采用的技术就是来自深圳气膜建筑“行业小巨人”企业。
近年来,气膜建筑因造价低廉、建筑周期短、节能环保和能有效控制建筑内PM2.5含量等优点,广泛用于各行各业。记者获悉,刚刚在新三板上市的深圳博德维由于掌握气膜建筑第三代核心技术,成为这一绿色环保产业的“领头羊”。
气膜建筑,被建筑业界誉为“把帐篷变成了建筑”。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生产企业专注于气膜材料本身的改进,对其结构的改良少有创新。一些气膜建筑由于缺少内部支撑,遇有强风或重压时,甚至会像肥皂泡一样飘摇不定,在一些城市甚至发生气膜场馆遇强风而坍塌的事故。
深圳博德维推出“斜向正交网状钢缆”结构的气膜建筑,成为第三代核心技术。“就像用塑料袋提西瓜,如果在外面套一个网兜,就能提起更大的重量。” 博德维总裁萧龙告诉记者。正是这一技术的改良,新的气膜建筑能抵御16级台风,或者承重超过260公斤/平方米的积雪等重物,在我国北方冰雪、沙尘暴等极端气候地区被应用于体育、娱乐、工业、物流等行业场馆建设。
编辑 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