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海外市场版图
梦想无需定义,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梦想,缺少的是付诸行动的梦想家。
新能源公司的伟大之处在于,不仅仅着眼于成为一个赚钱的公司,而是要改变这个产业的生态圈。正如一位新能源领域的工程师所言,比亚迪有一双发现未来的双眼,更有着敢于创造历史颠覆传统的胆魄。
“新能源,梦能圆”, 4月27日,由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倾力打造的品牌项目——“深企国际化实战营”为深圳“新生代”企业家们带来了一场融实战课程与现场体验为一体的互动教学,讲述了比亚迪公司筑梦绿色能源的国际化战略。
读特记者(后排左六)全程体验实战营。
王传福向学员们介绍了比亚迪国际化整体战略,比亚迪全球太阳能业务总经理赵彤、比亚迪品牌和公关处总经理李巍分别以“比亚迪光伏产业海外拓展之路”和“国际化推广实战”为课题与学员们进行了分享心得。
2015年全球电动车销量排行榜,比亚迪以61722辆排在第一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亲自授予比亚迪“联合国特别能源奖”,这一刻,中国汽车真正实现了弯道超车的梦想。
“弯道超车”后,王传福将带领比亚迪走向何处?
在这个鼓励绿色出行、呼唤可持续交通的新时代,比亚迪的全球化布局从来不是纸上谈兵,而深企国际化实战营地的学员们与讲师们更是来了一场“增强现实”版本的企业“走出去”实践课程,比亚迪所代表的“中国智造”对深圳企业的启示有三:
启示一:比亚迪的“美国梦”
比亚迪核心技术展示。
英语里有句俗语叫“MONEY TALKS”(金钱万能),而在美国加州有句类似的话:“TECHNOLOGY TALKS”(技术万能),尤其在美国加州硅谷,过硬的技术和产品,才最有说服力。比亚迪敢于把电动车拿到加州,拿到了世界名校斯坦福大学,让挑剔的美国消费者真实体验。斯坦福已经在校园部署了20余辆电动大巴车。斯坦福大学目前是比亚迪在美国的第二大客户,仅次于洛杉矶地铁运营公司。
王传福谈及美国市场时称:比亚迪的目标不仅仅是将绿色技术应用于汽车,而是通过向海外城市推广城市交通电动化解决方案,以创新技术弥补国外市场的空白,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解决环境问题。
不同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比亚迪全球化步伐走得相当自信,主要得益于其能够把握世界未来发展趋势,以前瞻性视野率先展开新能源车的研发及海内外推广,凭借过硬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实力在传统汽车强国林立的欧美地区抢得先机。如果你认为比亚迪只是一辆电动大巴或者是电动汽车,那就狭隘了。比亚迪是要定义未来出行模式,所以,比亚迪更看重的,是技术与环保,正因如此,令比亚迪的“弯道超车”成为可能。
比亚迪之所以能在近几年来迅速抢占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和巴西等新兴国家市场,正是因为其一直坚持的自主研发技术撬动着一个行业,推动着行业甚至世界的创新。产品层面,“欲造物先造人”,王传福认为,早期为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全球知名通讯企业代工不仅让比亚迪进入国际顶级供应商体系,也培养了比亚迪人的国际化视野和对技术与质量近乎严苛的追求,这也为后来比亚迪海外市场本地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比亚迪北美总部位于洛杉矶。
启示二:企业家的社会情怀
这不是大话,企业家必须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不仅有社会责任感,还能够看大势,往远看,就像一艘船一样,他不只是划船的人,更需要往前瞭望把握方向,这才是一个企业的领军人物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的素质。尤其是志在走向国际市场的企业家一定要能看到国家乃至全球产业发展的趋势。
比亚迪卖的不只是车,更是情怀与梦想。
王传福这位“绿色能源”梦想家坚守绿色能源三大梦想:用太阳能、储能电站和新能源汽车实现从发电、储输电到用电的全产业链零排放、无污染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太阳能改变了能源供给的方式,电动汽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在2015年11月法国巴黎举行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上,比亚迪作为中国唯一受邀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代表中国企业的绿色科技力量,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比亚迪新车展示。
时下,中国对环保的关切和全球范围的能源危机,使得汽车产业身处变革并蕴含机遇,而新能源车则成为这场变革的绝对主角。比亚迪全球太阳能业务总经理赵彤认为,传统企业的创新在于敏锐地把握市场未来的需求,而如今的比亚迪在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呢?比亚迪品牌和公关处总经理李巍是这样回答的,品牌、品牌还是品牌,应验了那句话: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是未来比亚迪在拓展国际市场时的重头戏,只有建立起品牌认知度方能真正实现基业长青。
启示三:全球化中的本土化
红色双层大巴是伦敦的象征,如今,比亚迪纯电动双层大巴也将成为这座城市的新亮点。王传福坦言,除了顺应全球气候变化减少尾气排放的趋势,比亚迪成功开启与英国合作的黄金时代还要得益于海外市场的本土化战略。通过与英国最大的客车生产商——亚历山大丹尼斯有限公司(ADL)合作,双方共同生产纯电动大巴,比亚迪的底盘、所有的电动动力系统及车身在英国进行组装,比亚迪提供电池与底盘,ADL制造车身。
“我们到海外不是抢别人的饭碗,而是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带去一个更加清洁的环境。”李巍以美国市场为例,在洛杉矶建立北美总部为当地创造数百工作岗位,当地媒体评价比亚迪的落户成为洛杉矶推动清洁技术类就业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诠释。
正如王传福所言,创新技术和社会责任感填补了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空白,而必要的本地化的制造、研发和销售让比亚迪开拓市场、立足海外的步伐走得更远,并最终赢得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认可。
除了与国际接轨,更要走近更加真实的比亚迪,最令人“怦然心动”的时刻当属实战营此次特别设计的现场体验试乘试驾新能源汽车及参观比亚迪碰撞实验室。
安全是“碰”出来的,比亚迪汽车安全碰撞实验室包含整车碰撞实验室、模拟碰撞实验室、行人保护碰撞实验三个部分。整车碰撞用的牵引轨道,全长250米。车辆通过轨道固定装置,由电动机带动钢索实现车辆在牵引轨道上进行加速、碰撞,汽车本身并不提供动力。在模拟碰撞实验室,记者看到了众多形态各异的假人,据介绍,为确保质量安全,比亚迪每款新车在上市之前,都要进行多次碰撞实验。最多的一款车,对240台车进行了碰撞实验,一般情况下也有200台车参与碰撞实验。
从百公里加速到碰撞实验再到纯电续航……学员们通过“体验式实践教学” 深度学习了比亚迪是如何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车核心技术,并通过集成创新的三擎动力、全时电四驱等世界领先科技建立起“绿色能源”王国。
由市外办担任业务指导单位的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自2015年1月成立以来,一直将“深企进军全球市场”的实际诉求为导向,通过对会员企业的调研已经制定一系列具体计划,让企业与外事资源实现更加精准的对接,同时借助使领馆、友好城市等资源和渠道,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力支持与服务。
“造梦、追梦、圆梦”,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将企业国际化作为国际化城市建设梦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经营,依循企业发展的基本逻辑,为深圳本土企业在该领域的探索、成长和分享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双向交流平台。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首期“深企国际化实战营”于2015年10月在万科总部拉开序幕,通过中外讲师将营地企业的真实案例与商学院教学结合与学员们共同探寻在变革时代中通往全球市场的未来之路,在深圳企业家中反响热烈。今后,实战营将继续秉承“到创新和竞争最前线的公司去看、去听、去研讨”的原则选择不同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营地企业,并根据企业特点进行定制实战营课程。
编辑 欧阳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