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数字农业助力深圳坪山杨梅基地打通终端零售

新华社
2020-05-28 11:39
收录于专题:央媒看深圳
摘要

今年,刘子金的杨梅园成为广东首个“盒马村”预计超过20万斤的杨梅都将通过盒马线上线下销售出去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刘子金位于深圳市坪山区三百亩杨梅基地里,一场数字农业的新尝试正在悄然发生。

无人机盘旋在农田上方、农业机器人杀虫、电子稻草人24小时实时监控农作物生长情况,来自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们正在现场工作。每一棵果树的生长情况都能在手机里看得一清二楚,种了二十多年地,刘子金没想到,打开手机App就能查看果园里的果子生长情况。

农业无人机正在杨梅基地进行作业

除了杨梅的生长过程在手机端展示,杨梅的销路也早已被订单提前锁定了。

据盒马鲜生广东区域水果采购李纯海介绍,早在2018年,盒马开始尝试销售来自深圳坪山的杨梅,通过一年多的合作,收集了杨梅的销售概况和基地产能等数据。今年,盒马根据这些数据模型与产地对接,以订单 “包园”,坪山杨梅园正式成为“盒马村”,刘子金的杨梅基地也成为盒马的固定采购点。

“再也不需要疲于找销售渠道了,就安安心心种植。”在刘子金看来,这种模式解决了传统农业“凭经验种地”的问题。

每一盒杨梅都有了“身份证”

“用数据技术实现供应链端和销售端的数字化,既为农民的种植提供‘看得见’的市场,同时也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盒马广东区域运营负责人申萩表示,在供应链端,每一盒杨梅都有“身份证”,从采摘、运输,到进店销售、最后配送到消费者的全链路过程,每个环节都有迹可循;在销售端,利用数据提炼用户的购买偏好,根据节假日、天气变化等不同需求,提前推送次日采摘量给农户,农户收到订单后开始采摘,保证货量充裕,同时又保证商品新鲜。

今年,刘子金的杨梅园成为广东首个“盒马村”,预计超过20万斤的杨梅都将通过盒马线上线下销售出去。

编辑 刘思凡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