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正式颁布实施。这是中国地方第一部关于全民阅读的立法,全体深圳人都应该以之为荣。因为它不仅意味着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又创造了一个" 全国第一",不仅意味着每个深圳人的文化权利得到了进一步保障,更意味着因为阅读的蔚然成风,这座城市有了更为远大而美好的前途。
当今世界,追求可持续发展渐成一种共识。那么,如何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多年来,深圳一直在持之以恒地推动全民阅读,其实,这解决的未尝不是今天全民族、城市乃至个人面临的共同问题。对于民族、对于城市、对于个人而言,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阅读,是最好的可持续发展,一种快乐的可持续。
阅读,是推动人类进步最重要的手段。正是通过阅读,我们获取了前人的智慧,探索未知的领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世界的进步。阅读,也是我们每个人观察外部世界并反观内心的重要窗口。透过这扇窗,我们一方面感知世界的精彩和多元,另一方面也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愉悦。是阅读,把知识和创造连接起来,把过去和未来连接起来。
一直以来,当人们谈到可持续发展时,常提及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资源利用等。其实,谈可持续发展,不能太 " 物质主义 "。可持续发展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人的可持续,那么,人的可持续靠什么来实现呢?阅读最为关键。通过阅读,可以传承文明、博古通今;通过阅读,可以思考问题、破解难题;通过阅读,可以提升创造力和文化品位,而这些,都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力量,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从古至今,读书都是一种散发着文化芬芳的文人雅事,而在深圳,阅读不仅是众多市民的个人乐趣、生活方式,亦成为一座城市高贵的坚持。深圳十几年如一日推动全民阅读,在全国首创的深圳读书月迄今已举办16届。这是对一种高贵的人文价值的坚守,而深圳之所以能创造经济奇迹和文化奇迹,与人们保持着对阅读的巨大渴求、对知识的巨大热情息息相关,一个积累了丰富知识的城市一定能转换成强大的创造力。
全民阅读,让深圳成为一座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成为了深圳兴旺发达、永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
小朋友正在享受阅读生活。
闻着书香来一张。
(一)热爱读书的民族必将自强于天下,热爱阅读的城市可以获得发展的不竭动力,热爱阅读的人们可以在阅读中点燃梦想实现梦想,阅读是最重要的可持续,是快乐的可持续
阅读,是最好的可持续,对民族、对城市如此,对个人亦然。
对于民族而言,热爱读书的民族必将自强于天下。强国自国民始,高文化素质的国民自教育始,教育自读书始。凡是有着强大创造力和百折不挠精神的民族,都是热爱阅读的民族。
纵观世界上的优秀民族对阅读的追求,我们可以发现阅读对于民族和国家的意义所在。以色列人善于创新,美国人善于创新,德国产品最经得起考验,日本是最善于接纳外来文化的民族。为什么这些国家和民族都擅长于创新,当我们了解到他们的阅读指数,他们人均读多少书时,你就知其所以然了。以色列每年人均读书64本,俄罗斯人均读书55本,日本人均读书40本,法国人均读书20本,韩国人均读书11本,匈牙利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在酷爱读书的德国,无论是在公园草坪上,还是地铁车厢内,都不难见到德国人静静读书的身影。所以,在创新和发展的背后,是默默无闻的阅读,在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这也是民族素质和民族精神的展现。
对于城市而言,阅读是城市前行与发展的重要动力。一座城市强大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意能力、创造能力,都与阅读密切相关,无数大胆的设想和创意都来源于持续阅读与勤学善学。
2015 年1月4日,中心书城24小时书吧市民在阅读。
今天的深圳,已成为一座文化创意勃发的中心城市,犹如一片郁郁葱葱的"文化绿洲"。在回顾深圳的文化发展历程时,人们可以分析诸多原因,说出众多特点,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些闪亮的成绩单和阅读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密切联系。看似没有交集,实则阅读是文化流动与文明进步的源泉,不仅代表深圳文化的一个方面,而且成为各种文化工作的基石。
试想,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崇尚阅读的风气,何来崇尚文化?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氛围,何以培育自己的人才,吸引外来人才?一个城市如果没有生发阅读气象,又何以能以大气压制浮躁,以优雅驱逐粗俗,培育知书达理的市民?而人们在事业发展、创业成功时,如何诗意栖居、优雅生活?从中可见,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个人而言,阅读是人们进步的阶梯和圆梦的路径。阅读不仅是梦开始的地方,可以点燃人们的智慧和梦想,同时,阅读又是圆梦的地方,人们可从阅读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激情,实现灿烂梦想。
在深圳,我们可以找到无数个因为阅读而改变命运的人。五湖四海怀揣梦想的移民在艰辛的工作生活环境中不忘自己的梦想,不忘勤奋读书,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一步步走向通往成功的阶梯。想改变命运吗?必须阅读!每个人的梦想如何产生和实现,阅读都是很重要的途径,而且这种可持续不是痛苦的可持续,当你真正把读书看成生活一部分时,你是快乐的。读书给我们的是心灵和精神上的快乐,这种快乐,非天然所能至,而要进行后天的熏习。同时,只有通过读书,才能真正培养人的科学精神、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
记得读书月特别顾问陈佳洱先生在给深圳读书月的一封贺信中这么说:" 倡导全民阅读是惠及民生,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我任教六十年,读书一辈子,最幸福的是学有所得,最高兴的是人才辈出,最期望的是中国成为书香之国、创新之国、强大之国!" 字里行间,正道出了阅读对于个人、对于国家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当一座城市把阅读作为最大的无形资产去培育,那么,城市的分量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这样的分量将是举世所钦佩和瞩目的
阅读,是最好的可持续。回顾过往,面向未来,我们要有决心,把全民阅读和个人阅读培育成深圳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
这种无形资产和深圳精神,和深圳其他方面经验是同等重要的。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把阅读作为最大的无形资产去培育,那么,深圳的分量将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这样的分量,将是举世所钦佩和瞩目的。那时的深圳,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市民沉浸在幸福之中,享受着阅读带给我们的心灵之乐、和美之乐、智慧之乐,以及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
如何把阅读作为最大的无形资产去培育?那就要在全社会强化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大外交场合谈读书经历,推荐书单,展示的不仅是一种大国姿态,还有中华民族对阅读的态度。他强调要通过书籍去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评价说东西方的许多名作不仅可读,更是已成为不同的文化和文明之间沟通的桥梁。他在接受俄罗斯媒体专访时还说:" 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说,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他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他认为,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 ……
作为中国的最高领导人,他们对于全民阅读的观点,不仅代表中国领导人的素养,也表达了中华民族对阅读的推崇和重视。只有像总书记和总理一样,把阅读作为人生、作为国家的重要事情看待,才能培育成无形资产。
你是一个公务员,在履行公职时,你是否有不断的道德滋养和新知识的获得去主导工作;你是一个教师,你在教学生的同时,有没有主动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让他们真正受益终生,不断持续发展;你是一个打工者,你是否意识到知识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阶梯,在一天工作之余可以捧起书本,不仅得到心灵的慰藉,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憧憬;你是城市主政者,你要认识到阅读是最重要的可持续的关键,从而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举措营造良好的阅读风气,让更多的市民从阅读中受益 ……
全民阅读,需要全民的共同重视,需要全民在这样的共识中不断推动全民阅读的深入发展,进而推动城市和市民的可持续发展。
读书月里阅读。
(三)阅读立法,是保护每个市民的阅读权利,深圳率先实现阅读立法,这个 " 第一 ",是深圳在创造无数个 " 第一 " 之后又一个辉煌的表现,是永恒的、与城市共存的传统
2015年,在全民阅读中一直先行先试的深圳,再次创造了一个具有标杆意义的"第一":2015 年12月24日,《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获市人大常委会议通过,并于2016年4月1日起实施。这是国内阅读推广领域第一部运用特区立法权制定的法规,将深圳阅读活动" 深圳读书月" 法定化,并将4月23 日世界读书日确定为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
这个" 第一",是深圳在创造无数个" 第一" 之后又一个辉煌的表现。这个表现,比一时的经济数据更可贵,是永恒的、与城市共存的传统,也是对市民阅读热情的肯定与回应。
深圳全民阅读的率先立法,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周密论证,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个率先,得益于全体市民丰富而生动的阅读实践,得益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深圳的至高无上的荣誉—— " 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得益于深圳人的首创精神,得益于市人大对其的重视,得益于宣传文化部门和关心全民阅读的各界齐心协力的推动。
2015年1月4日,中心书城24小时书吧市民在阅读。
当很多人还不理解阅读立法的意义,甚至提出 " 阅读也要立法吗 "、" 难道不读书还会犯法吗 " 等疑问时,深圳没有受影响,而是全力推动。我们深知,阅读立法不是限制市民的阅读权利和阅读行为,而是为权利的实现提供保障和条件,是对每个市民阅读权利和城市阅读活动的法律保障,是为市民阅读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其所明确和规范的是政府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行为。那些把阅读立法理解为强制阅读的人不知道这一意义,就比如保护青少年法,并非强迫青少年做什么,而是让各界保护青少年。阅读立法,是对政府提出要求,不仅是约定,也是约束,而且是强约束。有了阅读立法,与阅读有直接关联和间接相关的部门都必须提供政府资源以促进城市阅读,而这种促进是以每个市民的阅读权利为依归的。阅读立法的实质,就是保护每个市民的阅读权利、文化权利。
有了法律,就需要贯彻好。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带头遵守法律,更加自觉地利用法律,该出钱的出钱,该出力的出力,把阅读纳入各级政府的规划,以推动和促进深圳的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依归。另一方面,阅读立法保护了市民的权利,市民也要更好行使阅读权利。立法的贯彻过程也是完善的过程,可以不断丰富和完善法律实践,需要市民和各界主动自觉声张立法的重要性,充分运用各种立法的条款,比如阅读基金、未成年人阅读的保障措施等,去推动法律的实施。
(四)民间阅读组织的力量,将决定全民阅读的蓬勃发展之势,深圳应以更大力度推动民间阅读组织的发展,让他们像志愿者一样闪现在城市各个阶层各个角落,成为城市随处可见的风景
深圳读书月活动已举行了 16 年,读书月的持之以恒与其所坚持的 " 政府倡导、专家指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媒体支持 " 的运作机制是分不开的,在读书月活动中,民间阅读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以预见的是,民间阅读组织的作用和力量,将决定全民阅读的蓬勃发展之势。民间阅读组织的发展,符合阅读规律。人的阅读是多样化的,兴趣不同、爱好不同、人群不同,就有了民间阅读组织的存在空间和生长空间,让人们在个人阅读的基础之上,可以在阅读组织里切磋交流,同声相求,互相促进。这种促进,最后演变成对全民阅读的促进。
深圳倡导并推动全民阅读,开展读书月,催生了众多的民间阅读组织。而今,风起云涌的阅读组织又在推动全民阅读的发展,他们从阅读的衍生物,变成全民阅读的骨干,成为不可取代的支撑力量。
看一个城市的阅读深入不深入、繁荣不繁荣,关键看阅读组织的活跃程度和数量,及其开展活动的品质。所以,民间阅读组织是需要大力培育的,并且会进一步改变全民阅读的架构。
民间阅读组织,是群体阅读和个人阅读相结合的产物。群体阅读,是保持一个城市阅读积极性非常重要的延续方式,是阅读深化的最重要的途径,而个人阅读是最重要的基础,而且是最终的受益方。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砥砺。而民间阅读组织的存在,则在二者之间既穿针引线,又推波助澜,共同构筑起城市全民阅读的壮丽画卷。
放眼未来,深圳读书月也有望从 " 企业运作,全民参与 " 发展成为 " 阅读组织运作,全民参与 "。每年的读书月,会成为各种阅读组织争相绽放的平台,也成为国内外阅读组织相互交流的一个平台,越来越多的阅读组织成为了各种读书活动的组织者,而政府,则成为全民阅读的 " 守夜人 "。
在深圳这片全民阅读的热土上,越来越多的民间阅读组织破土而出,正在茁壮成长,但广大阅读组织的发展壮大,还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扶持,市、区、街道各级政府,深圳阅读指导委员会以及社会各界,都可以帮助创造更好的条件,从资金、场地上给予支持,让一大批民间阅读组织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夯实城市阅读的基石。
短短几年,深圳涌现出 100 多个民间阅读组织,其中,青番茄、深圳读书会、三叶草故事家族、彩虹花公益小书房、后院读书会等在深圳乃至国内都颇有影响,尤其是深圳的亲子阅读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中国亲子阅读的高地和引领者。但是,从更广泛的全民阅读来看,深圳应有更广阔的空间,努力推动民间阅读组织获得长足发展,使不同民间阅读组织在深圳自由健康成长。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民间阅读组织可以犹如 " 红马甲 " 志愿者一样,闪现在深圳各个阶层、各个角落,成为这座城市随处可见的人文风景。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阅读场合、阅读群体,进行阅读经验和阅读知识的分享,进行各自阅读才艺的展示,或辩论、朗诵,或清谈、演讲,让每个市民、每个阅读组织都散发出熠熠闪光的一面,构成蔚为壮观的深圳阅读场景,这才是深圳全民阅读长盛不衰的非常重要的根本。
第十四届深圳读书月启动。
(五)作为 " 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深圳在全民阅读中的探索可放眼全球,参与国内外交流,纵览更波澜壮阔的阅读图景,站在更高处看到城市的阅读发展方向,也为中国全民阅读进一步做出贡献
2013 年 10 月 21 日,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 " 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 称号。这一荣誉,是国际社会对深圳全民阅读和文化发展的认可,也激励深圳在全民阅读中的探索,可放眼全球,进一步参与全民阅读的国内、国际交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为深圳颁发 " 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 证书时说:深圳是全球唯一获得这个荣誉的城市,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对于全民阅读的重视和热爱。这个荣誉代表了中国人民热爱读书的形象。在第十五届深圳读书月闭幕总结活动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班德林在中心书城与市民现场互动时,连续说了三遍 " 文化决定未来 "。他说:" 当我来到深圳,来到中心书城,我问自己身处何方?我发现我身处未来,所以我的脑海里就有了‘文化决定未来’的感慨。在这里,我看到了如此多读者尤其是年轻人专注在一本本书中,为知识而着迷,这表明这座城市有力量、有希望、有未来。"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深圳的全民阅读已经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当一个城市的阅读取得这样地位的时候,一方面应深根固柢,以丰富的创意和持续的创新把阅读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另一方面,要和国内、和世界的更多城市进行交流。
未来,深圳可加强全民阅读的国际合作,可争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成立全民阅读的二级机构,同时探索建立全民阅读国际平台。走向世界的中国、正在走向复兴的中国有这个能量,而深圳尤其在全民阅读方面具有话语权和决算权。依托这样的国际平台,可以看到更波澜壮阔的阅读图景,更可以借鉴各种各样的阅读榜样,获取更多的阅读信息,站在更高处看到城市的阅读发展方向,同时为国内的全民阅读做出贡献。
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深圳可多召开国际性的阅读会议和交流活动。2014 年,全球图书会议曾选择深圳举行,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和华强集团参与主办,聚焦 " 数字图书与未来科技 " 主题,探索未来图书产业的发展方向,成为深圳汲取科技文化、加强对外联系交流的高层次文化盛会。而此次会议也是 2013 年在深圳举办的 " 图书和知识产权深圳会议 " 的延续。今后,深圳一方面可邀请更多国际城市、国际阅读机构与专家学者参与深圳读书月活动,与深圳各界深度交流城市阅读文化活动的经验,一方面,深圳也可走出去,与阅读走在前列的国家和城市合作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学习借鉴与沟通交流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全民阅读水平。
这样的多元交流,是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从文化主权的角度看,文化主权与民族复兴是同步发展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是中华文化的复兴。现在,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竞争,是通过城市群的竞争来实现的。如巴黎之于法国、纽约之于美国、东京之于日本,这些世界性的超级大城市群,都代表了国家软实力的竞争。深圳,既是我们中国人热爱学习传统薪火相传的一个优秀代表者,又可作为中华民族中一个热爱学习和阅读的城市闻名于世。
读书月里阅读。
(六)以阅读改造城市公共空间,培育、拓展和延伸公共阅读空间,让书成为公共元素,营造城市的阅读氛围,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让城市到处流淌书香,让阅读无处不在
因为有中心书城、深圳图书馆等这些坐落在中心区的文化院落,深圳的 CBD 有一个充满书香意味的解读,B 也被理解为 Book 即 " 书 ",而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公共阅读空间在城市里扮演的独特角色。
现在,深圳市区有了中心书城、罗湖书城、南山书城等位列国内前十的巨大书城。近年来,简阅书吧、麒麟书吧等各类特色书吧星罗棋布,宝安书城等也相继落成," 一区一书城 " 的愿景正在成为美好现实。阅读与衣食住行一样,正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如果深圳的十个区都能有一个以书城为中心的文化综合体,生活在不同角落的人们都可以在家附近享受书城模式和书城生活,那会是很了不起、很美好的一件事。在各种文化中,阅读发挥的是基础作用、核心作用。在阅读空间的建设中,需要政府从公共设施、空间、硬件、软件等多方面予以扶持,除了书城、书吧和图书馆建设,包括图书购置经费,都应给予必要的保障。
市民正在体验电子图书。
2015 年,深圳图书馆入围市长质量奖。这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第一次入围,这是一个标志,是一个重大突破,也代表了深圳市政府一种超前的眼光。以前,当我们谈质量奖,主要是谈某个企业、行业的产值和领先作用,当一个城市把图书馆作为市长质量奖来予以奖励,体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与眼光,希望深圳可以把这种眼光放到更扎实的文化建设之中。深圳正在建设 " 图书馆之城 ",图书馆要建设好,管理服务要融入创新创意,努力营造全民 " 悦 " 读的美好空间,让遍布全市的各类图书馆物尽其用,成为市民乐而忘返的场所。
此外,以阅读改造城市公共空间,让阅读在城市空间的建设、改造和提升中发挥积极作用,可以学习借鉴台湾诚品书店的做法,让书成为公共元素,进入酒店、进入社区、进入咖啡馆等,让城市到处流淌书香,让书随处可见,让阅读无处不在。
阅读,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读书,不仅关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内心的快乐丰富,不仅关乎一个城市的活力与创造力、一个民族的强盛,更重要的是,它关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广阔天空的星斗,还是我们脚下不断延伸的道路,都可以在阅读中实现统一。
我们在路上,看见满天星光,梦想成真的脚步怎能阻挡。明天的太阳一定会升起,在闪耀光芒。我相信,在阅读的星空下,深圳人将更加诗意地栖居!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总顾问)
【读特新闻+】
王京生,现任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士后合作导师。2013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 " 孔子奖章 "。先后出版《真理是朴素的》、《文化立市论》、《文化主权论》、《文化是流动的》、《中国文化的历史流变与当今的文化选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繁荣》、《城市文化十大愿景》等著作。
来源 深圳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编辑 欧阳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