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e, two, one, go……”在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下称:福田区教科院附小)的操场上,学生们正戴着智能运动手环,在音乐的律动下进行各项体育训练。
操场一侧的电子屏幕上,场上学生的平均心率、平均步数、练习密度等运动数据一目了然,且正在实时更新、变化。
9月24日下午,深圳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展示活动在福田区教科院附小举行,来自中国教科院、深圳市教育系统的专家、教育工作者们对该校学生体育活动进行观摩。
“双减”政策下,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应如何开展?记者了解到,福田区教科院附小在一年前,便采用智慧系统,让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佩戴运动手环进行数据监测,将学生的日常数据形成电子成长档案。同时,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结合智慧教育手段,让学生体能监测看得见、可评估、可干预,提升体育教学的科学性。
近年来,深圳多个学校在体育教育上走出了自己的路径,成为展示案例。福田外国语高级中学、福田区教科院附小、罗湖区百仕达小学、南山实验集团荔林小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围绕如何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不断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健全学生人格、锤炼学生意志分享经验。
如,福田外国语高级中学克服学校空间狭小的问题,通过立足体育、立足课堂,坚持把体育空间让给学生、把体育时间还给学生、把体育技能教给学生,设置丰富体育社团运动,刺激学生运动主动性,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从2019年的近90%提升至2021年的95%。
现场,深圳市教育局还通报了广东省督导室2020年学生体质健康抽查情况。在2020年广东省中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结果(不含高中)中,福田区代表深圳参加抽测,以优良率57.97%、合格率99.54%,位居全省第四名,为深圳学校体育多年来首次进入广东省前列。
在2020年广东省中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结果(含高中)中,福田以优良率51.18%,合格率98.19%,位居全省第七名。
中国教科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肯定了福田在去年体育抽查中取得的优异成绩。随后,他就学生体检健康现状作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策略。
他指出,当前体育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体育老师师资不足是其中之一。针对该问题,他给出解决思路:一是为体育教师解决编制问题;二是打破体育老师作为专职教师的壁垒,挖掘内部潜力,鼓励校内部分课程不符合发展需求的教师进行体育转型。
针对高中生学习强度大、体育时间有限的现状,他同样给出建议,鼓励学校每天一定时间、一定强度进行体育运动,让体育像一日三餐一样,缺一不可。他还透露,未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或将纳入各地社会发展的民生工程,建立必要的“问责”制度。
活动上,深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邱成瑜代表市教育局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肩负责任,高度重视,各区要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强化体育课、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等工作,各学校要准确把握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定位、新方向、新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破解难题、目标清晰;
二是凝心聚力,创新发展,各区、各学校要牢记国家关于学校体育的重要论述,充分动员,凝心聚力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提升及创新发展。通过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深化体教融合、开放学校体育场馆、重视体质健康抽测工作、谋划开办省中学生运动会等方式创新体育教育发展;
三是要高度站位,持续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鼓励各区各学校必须提高政治站位,重视体育工作的全面推进及提升。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滑或者学校体育工作开展不力的的区或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中也将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来源:南方+)
实习编辑 李依林 审核 麦苗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