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经济“开门红” 宝安怎么做到的?

宝安日报
2017-05-05 15:47
摘要

深化改革增活力 城市有机更新 强力保障发展空间 宝安区立足全球视野,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大势,通过探索城市有机更新的“宝安模式”,加快打造符合产业导向、满足企业需求、破解空间约束、具有宝安特色的现代产业载体体系,推动经济保持持续发展动力。

   

春风送佳音,首季“开门红”。

5月14日晚的宝安区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小结和第二季度经济形势冲刺会传来捷报:一季度,宝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7亿元,增长9.0%;规上工业增加值328亿元,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24亿元,增长34.3%,投资规模居全市各区第一、增速全市第二,实现了2017年“开门红”。

一季度经济数据耀眼,宝安有何秘诀?“9·800·669”这组数据,被宝安区广大干部群众视为2017年宝安经济发展的“密码”。

开年以来,宝安将“9·800·669工程”(GDP增长9.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拆除消化违建669万平方米)作为贯穿全年重点工作的一根红线,树立“进攻是最好的防御”的理念,主动出击,通过实行“一把手”工程推动、签订责任书、实施督查“一号工程”倒逼等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强的措施,使各项工作进入快车道,为全年工作打好基础。

经济发展有“法宝” 

“9·800·669工程”成工作风向标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宝安区委书记黄敏就主持召开一季度“开门红”工作部署会,将市里下达的GDP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消化拆除违建三项硬任务进行分解,并成立“9·800·669工程指挥部”,由区委书记黄敏任第一总指挥,区长姚任任总指挥,每月听取固定投资和查违工作进展,统筹推进两项“硬指标”,这成为宝安今年各项工作化繁为简的法宝,“9·800·669工程”成为宝安工作风向标。

该工程的核心是对硬任务进行刚性分解:8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和669万平方米违建消化拆除任务细化分解为具体项目,明确责任分工和进度安排,让每个项目责任到人。包括黄敏、姚任在内的区几套班子领导、10个街道及17个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别签订“军令状”。比如,将年度8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所涉及的430个项目,细化分解到12个主要职能部门和10个街道办,430个项目全部以区领导包挂点模式推动,实行“挂点区领导-责任单位-会办单位-辖区社区责任单位”四级负责制,印发《宝安区落实固定资产投资实施方案》,做到找到人就能找到项目、找到项目就能找到人,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良好氛围。

“数字习惯、项目经理、链条打法、解决思维”是其方法论,负责人是完成任务的“项目经理”,要用数字倒逼、推动“800、669”两项指标落实,提出全“链条”工作方案,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疑难杂症,确保任务全部完成。在项目管理上,则实行“红黄绿”颜色管理机制(绿色表示正常、黄色表示到期提前预警、红色表示进度滞后),对推进情况“盯、关、跟”,及时通报进度滞后、推进不力的项目,提醒挂点领导、责任部门“一把手”研究,确保各项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在该机制保障下,全区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24亿元,增长34.3%,投资规模居全市各区第一、增速全市第二;每周组织一次十大街道集中清拆行动,超额完成一季度计划拆除消化违建120万平方米任务。

领导“双挂”解难题

助重点企业增资扩产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挂点服务重点企业,挂点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投产——分析宝安区第一季度经济“开门红”,领导包挂点模式尤为值得肯定。

为帮助企业增资扩产,黄敏要求,区四套班子领导要常态化开展好“企业大走访”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率下,区四套班子领导每周都用一天时间开展“企业大走访”,并将其作为一项制度安排,全程“盯关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一季度,29位区领导挂点74家、10位街道党工委书记挂点278家重点企业,136名街道处级干部挂点2868家“四上”企业,协助解决产业用地、人才引进、住房保障等9类253个问题,有效推动工业平稳较快增长和固投强劲增长。

宝安区重视做大固投总盘子,按照“大前期”“大工务”模式,加快推进453个“十三五”固投项目、“六镇一园”、街道发展战略千百亿工程“双十项目”、“序畅宁绿洁美”行动等,力争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形成新的投资量。2月中旬,宝安便举行第一季度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仪式,当天新开工项目共有42项,总投资134.6亿元,年度投资计划39.9亿元。

“千亿街道,万亿宝安”是宝安设定的一个目标。从2月28日至4月6日,区几套班子领导、各部门“一把手”,用脚步丈量宝安大地,先后到10个街道调研,现场视察督导固定投资项目进展,帮助各街道找准定位,实现新一轮发展。今年以来,全区已确立街道发展战略“十大工程”新项目164个,今年之内将全部开工。

强力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发挥效益,是宝安区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一季度,宝安新签约引进中国能建、中建南方2家大型央企投资项目:全球最大的电力工程企业之一中国能建拟投资20亿元在宝安设立南方总部;中建南方投资有限公司将牵头统筹中建旗下10家公司迁址宝安。与此同时,浪潮(深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深圳市云洲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腾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正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智能装备制造(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视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6家公司已将注册地变更至宝安区。

深化改革增活力

城市有机更新强力保障发展空间

宝安区立足全球视野,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大势,通过探索城市有机更新的“宝安模式”,加快打造符合产业导向、满足企业需求、破解空间约束、具有宝安特色的现代产业载体体系,推动经济保持持续发展动力。

宝安把城市更新作为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龙头和火车头,构建了“大城市更新”体系,出台了《宝安区城市更新暂行办法》“1+12”政策体系,召开了现场会,构建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大尺度+大榕树(大项目)+大规划+大统筹+大创新”五大策略为特征的大城市更新体系,大力推广产业用地供给的“大族模式”“臻鼎模式”,走出了城市更新的宝安新路径。

3月10日,宝安区首个遏制“厂房改公寓”综合整治大型项目——银田工业区综合整治提升项目正式签约,6个工业园区、13个业主的46栋35.3万平方米老旧厂房园区,改造后将提供35.3万平方米以上的高端产业空间,最终实现园区生产、生活、生态均衡发展。此次改造摸索出了老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的“三统两分”银田模式(“三统”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两分”即分类投资建设、分类招商运营)。

在38区新乐花园、39区海乐花园棚改过程中,宝安则探索出“政府主导+国企实施+人才房建设”“消除隐患+完善功能+业主受益+人才安居”的棚改宝安模式。该项目将棚户区改造和城市有机更新相融合,通过容积率调整保障人才住房供给,为宝安后续棚改项目树立了标杆和示范,为全市棚改和人才住房建设作出了新的探索。

此外,宝安区国资国企集团化管理改革纵深推进,区投管集团、宝投集团、产投集团、宝安实业集团挂牌成立,形成了四大集团走四方的生动格局,围绕“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共同使命,今年将拓展产业空间30万平方米以上,全力打造思创、孵化、转化、产业合作融合园区。

编辑 陈冬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