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当年植树人|张思民:深港合作应“从携手变为拥抱”

记者 周元春
2017-05-02 11:17
摘要

深圳从追赶者变成同行者 作为香港回归的见证者之一,以及伴随深圳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之一,对于深圳、香港这对“兄弟”20年来的发展,张思民有着深刻的体会。

1997年,35岁的张思民作为青年企业家代表,与深港两地青年一同种下了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沉香树苗。“从那一刻起,我就期盼着,和树苗一起见证香港的明天会更好、祖国能实现伟大复兴。20年过去了,我们发现如今国家的面貌已超越了当年的期许,不由得为祖国的强大感到骄傲与自豪。”

“下一个20年,深港合作要‘从携手变为拥抱!’”日前,再次踏访回归林的深圳海王集团董事长张思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作为民营企业家创新成长的代表而自豪

张思民。

上世纪八十年代,张思民怀揣3000元积蓄和一个专利技术成果,毅然选择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创业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张思民的信念却从未动摇。在深圳这片创新热土上,他始终坚持以创新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大力打造企业的创新基因,企业自主研发了多种药品,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强大的新药自主研发能力,使海王集团一直站在国内医药创新的最前沿,再加上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海王集团实现迅猛发展,成为家喻户晓的医药品牌和上市公司。“深圳的特征就是创新。创新是深圳发展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要素。”张思民说。

如今,“海王”品牌价值已达447.85亿元,并连续13年高居中国医药行业品牌价值榜首。张思民说,和茁壮成长的回归林一样,这20年,也是深圳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创新成长的20年,他也非常自豪能成为其中的一名代表。

深圳从追赶者变成同行者

作为香港回归的见证者之一,以及伴随深圳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之一,对于深圳、香港这对“兄弟”20年来的发展,张思民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说,深圳以开放包容的城市特征以及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资金,引进了先进技术,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和市场资讯,这为深圳企业的发展和深圳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深圳的成长有一种内在动力——长期培育的城市创新精神,深圳企业家群体敢想、敢试的创新能力。同时,毗邻香港也是深圳发展最重要的优势之一。20年来,深港合作不断加速、拓展和提升,从简单的“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到金融、科技创新、文化等全方位的合作,而且这种合作还在不断深化。

“得益于这些因素,深圳之于香港,从一个追赶者的姿态,变为现如今的同行者,且两地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但张思民认为,在新的时期,深圳仍然有许多需要向香港学习的地方。在“一国两制”的大环境下,香港依然在国际化程度、法治建设、市场经济操作能力、专业领域和知识程度、管理水平,以及对人才的吸引等方面具有优势。张思民认为,重新认识香港、挖掘香港的优势,是深港合作、深港协同发展的重要课题。

“从携手到拥抱”构建经济共同体

在张思民看来,深港两地的合作可以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进行。

不久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健康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健康服务业到2020年要实现8万亿、2030年实现16万亿规模的发展目标。张思民认为,这是深港两地健康产业的重大机遇。深港在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包括科研基地建设,精准医学、智慧医疗等关键技术的突破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张思民表示,过去20年,海王集团作为专注发展医药健康产业的民营企业,在研发创新、产业合作、资本市场等领域一直致力于与香港同行交流合作,今后,海王也将努力在大健康领域推动两地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

“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的来临,也意味着深港合作进入到深化升级阶段。”对于下一个20年,张思民充满期待。他说,成为可与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媲美的世界级湾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他相信,随着两地进一步融合发展、协同发展,深圳和香港将成为一体化的经济共同体,成为走向全球的中国资本输出的金融中心和高科技中心。

见习编辑 黄子芸

(作者:记者 周元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