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饭后,何翠花和丈夫老唐都会带着孩子们下楼散步,陪孩子们玩游戏、打球。
何翠花是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保育部模拟家庭“爱心妈妈”群体中的一员,她十一年如一日,在直接面对孤残儿童最基层岗位上真情奉献,将多名有不同残疾程度的孤残儿童抚育成人。何翠花先后获得市社会福利中心授予的“优秀家庭”荣誉称号,半边天基金会授予的“荣誉证书”,同时也是半边天基金会筹款晚宴“爱心妈妈”的亚洲代表。
给孤残儿童一个家
2006年6月25日,是何翠花最难忘的一天,她和老唐一起把5个残疾孩子带回了家。
“我带这些孩子有11年了,他们就像我的亲生孩子一样,我想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何翠花告诉记者,1983年,她跟随丈夫从广西来到深圳,她在一家幼儿园当了10年幼师。幼儿园关闭了,何翠花来福利中心当起孤残儿童的妈妈。
每个孩子都渴望有父母陪伴,而孤残儿童也一样,他们内心都渴望有一个家。为了满足这些孤残儿童的愿望,何翠花动员丈夫参与到照顾孩子的行列中来。“我跟老唐说,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这些残疾的孩子也需要一个家,需要我们用爱去呵护,给予他们温暖,我们就一起照顾这些孩子吧。”何翠花说,老唐很支持她的工作,比如外出游玩时,老唐生怕孩子们累着了,总是将孩子们一个一个轮流背着;半夜怕孩子们着凉,老唐总会起身给孩子盖被子……
用心做称职的好妈妈
孤残儿童和普通儿童不同,何翠花养育的孩子有重度自闭症智障患者,也有脑瘫患者。“孩子们不爱说话,眼神空洞,连最起码的大小便也无法自理。”何翠花说,孩子们走路、讲话的能力都比普通孩子更晚,她每天都要反复教孩子们做同一件事。
十一年来,何翠花将全部精力倾注在了这些孩子们身上,尽心尽力照顾好孩子们的日常起居,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教他们洗脸、刷牙、穿衣服……帮助他们提升自理能力。在何翠花和老唐的努力下,孩子们不断进步,他们生活能自理,而且都上学了,其中小良(化名)还连续二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这些孩子是不幸的,他们没有亲生父母,我们尽心尽力,做个称职的父母,用心用爱陪伴他们成长。”
教会孩子学会飞翔
“孩子们生活能自理了,怎么才能给孩子们更好的家庭教育,如何让孩子们学会飞翔?”何翠花不止一次扪心自问,带着这种信念,何翠花上网查资料、上各种培训班、咨询育儿专家……
“当我了解到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陪伴和交流时,我每晚轮流给他们讲故事,聊学校的生活,引导孩子们思考,鼓励孩子们表达心中的想法。”何翠花说,她纠正小良爱用左手写字习惯,鼓励小良每周六参加书法学习班,小良在学校举办的书法比赛中获得了名次;小裢(化名)也越来越懂事情了,学会了整理被子,绘画能力进步大;小辉(化名)身体越来越强壮,学会了唱不少歌曲;小平(化名)性格不再内向,能在普通学校与同龄孩子同窗共读,并于2015年被美国爱心人士领养……“看着孩子们慢慢成长,我和老唐感到无比欣慰,既然选择了做孩子们的妈妈,我们就要用双倍的努力去教导这些孩子。”
编辑 姿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