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美文216期【散文】何晓 | 老粗布
王惠平
2020-03-20 16:45

           老粗布

作者  何晓   朗诵  蓝予


前几天去河南出差,途经新乡,朋友领着去一个小村子买了几米老粗布。母亲收到布,打电话说:“都过去三十多年了,你看这粗布还是老样子。”

现在条件好,要给老人挑件称心的礼物不容易。隔着几千里地,我都能从母亲的声音里听到她的喜悦。那些从来不曾忘记的关于老粗布的往事,一时间又乱麻似地涌上心头……

自我记事起,母亲就是妇产科医生,直到她20年前退休。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一家从四川到了河南,母亲所在的医院距离部队家属院很远,母亲总是骑自行车上下班。春夏秋三季还好,一到冬天,特别是下雨下雪的时候,母亲就裹得像粽子,毛线帽子外面是大围巾、棉袄外面是大衣、棉鞋外面是橡胶雨鞋,在狂风中弓着背吃力地蹬一脚、再蹬一脚……

和每一位妇产科医生一样,经过母亲的手来到这个世上的孩子很多,母亲从来没有统计过。但在河南的十多年里接生的孩子,却是让母亲和我们一家人记忆最深刻的。因为孩子满月后,家人会抱着孩子来看望医生,挎个小框,里面装着随手礼,大多是几个馍或者几个鸡蛋,偶尔也会是几尺自家织的老粗布。待他们离开的时候,母亲会估摸着拿出相应的钱,用红纸包上,作为回礼。馍和鸡蛋是放不住的,很快就被我们姐弟仨吃掉,而老粗布却会被母亲精心叠好,收藏起来——不论尺寸大小、颜色如何,母亲都会很认真地放进她的樟木箱子里。那箱子有半米见方的样子,跟随母亲多年,里面放着她的所有宝贝,包括父亲的军功章和我们掉的牙。

也有长大后,孩子自个儿来的。有一年过年,忘记是初几了,父亲下连队了,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仨正扫雪,有三个小男孩,也就小学低年级的样子,穿着新衣服,风一样跑到母亲面前,说着拜年的吉祥话。只见那个高一些的小男孩跑了两步,又回来,取下背上的包裹双手呈给母亲,说:“我奶奶让我捎给您的。”母亲让我看住他们仨,回身进屋给三个小男孩各拿出来一个红包、一小袋糖。孩子们走后,母亲打开包裹,发现是用一小块老粗布包着的一大块老粗布。当包袱皮的小块粗布四个角都皱了,母亲装了一大瓷缸子开水给烫平整了,然后叠起来,放好。

少时不懂老粗布,待到读懂已中年。现在回想起来,母亲对老粗布的珍爱,不仅仅是因为实用,还因为那代表了患者对她的认可,和她对自己职业的自豪吧。

(以上图片蓝予提供)



作者简介


何晓,笔名赵晓霜、齐泺,回族,四川阆中人,现居北京,退休前为《军嫂》杂志编辑部主任,现为“兵味er工作室”联合创始人。创作出版有《迷徒》《绝响1942》《佛心》《路在手下延伸》等长篇小说,《刹一脚》《东坛井的陈皮匠》《等一个人》《谁能看见鹭鸶的腿》等小小说,参与策划、创作、编辑出版《跟着信仰走:我们家的长征故事》《创造第一:解读全国卫生系统的“石家庄现象”》《广播转身:中国广播网十年》《国药天江》等纪实文学作品。有作品入选《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阅读题、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题。

朗读者


蓝予,本名王惠平,深圳特区报新媒体《读特》“聆听美文”栏目的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深圳市作协理事。现已出版一本长篇小说《苏醒》、五本散文集《得闲来叹茶》、《人与动物的距离》、《转身回眸》、《心灵的故乡》、《柳黄霜白时的背影》等。一本《蓝予国画作品选》。

监制:夏岩青  录制:杨义  编发:读特APP   点本文右下角:下载读特客户端收听。

如果您喜欢《聆听美文》,请给我们投稿,加微信:251330018

(作者:王惠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