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研人员荣获6个国家自然科学奖

记者 啸洋
2017-01-10 04:45
摘要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今日在公布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得奖名单,香港科技大学钱培元教授的“变化环境下生物膜对海洋底栖生态系统的影响

271400389630451702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今日在公布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得奖名单,香港科技大学钱培元教授的“变化环境下生物膜对海洋底栖生态系统的影响”、香港中文大学沈祖尧教授的“大肠癌发生分子机制、早期预警、防治研究”等6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香港科技大学钱培元教授以“变化环境下生物膜对海洋底栖生态系统的影响”项目的其他主要研究人员包括香港科技大学的徐颖教授、王勇博士和贺丽生博士。据悉,以往的同类研究注重环境变化对海洋底栖生态系统的直接影响,忽略了海洋环境变化可以通过改变海洋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而间接影响海洋底栖生态系统。该项目确立了海洋生物膜在海洋环境变化和底栖生态系统之间的桥梁作用,揭示了环境化学信号是生物膜调控海洋底栖生态系统结构的关键环节,并阐明了海洋底栖生物回应生物膜环境化学信号的分子传导机制。

389710719435953564

香港中文大学沈祖尧教授以“大肠癌发生分子机制、早期预警、防治研究”项目的其他主要研究人员包括香港中文大学的于君教授、胡嘉麒教授、吴兆文教授和陈家亮教授。该项目历时十五年,对大肠发病情况、筛查、分子发病机制及无创诊断等进行系统性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包括:(一)发现大肠癌高发病率和高危因素,并制定筛查指南;(二)首次破解华人大肠癌基因组突变图谱和多克隆起源,发现新的融合基因及高频突变基因;(三)揭示大肠癌表观遗传变化和癌细胞信号通路;(四)发现多种可用于大肠癌无创诊断的标志物等。

除上述两项外,其他四项获颁“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研究项目由内地单位或专家推荐。它们分别是香港浸会大学汤涛教授主理的研究项目“自适应与高精度数值方法及其理论分析”,以及三个香港科研人员参与的项目:香港大学张彤教授参与的“高风险污染物环境健康危害的组学识别及防控应用基础研究”、香港理工大学陶大程博士参与的“图像结构建模与视觉表观重构理论方法研究”和香港城市大学陈关荣教授参与的“复杂动态网络的同步、控制与识别理论与方法”。

540888596311944319

“国家自然科学奖”是国务院主办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下设五个奖项类别之一,是国家在自然科学领域中规格最高的奖励,旨在奖励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优秀成果的人员及团体。香港教育局局长吴克俭说,香港的科研人员屡获殊荣,彰显了香港在基础和应用研究发展方面的超卓实力,给予本地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士极大鼓舞,期望他们能在科研工作上再创高峰。

编辑 姿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