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作为定点医院的市第三人民医院截至2月底已成功治愈新冠肺炎患者200多名。在治疗过程中,特别是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该院充足的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发挥了作用。
这批ECMO和呼吸机,是第三人民医院在春节前后抢抓时间、利用刚刚开放的政府采购“绿色通道”,迅速采购到位的。一系列的特殊的“绿色通道”、一个个行之有效的务实政策,使深圳在疫情防控物质和资金储备上快速就位,赢得了先机。
是等,还是因地制宜放开限制?
走完一般的公开招标流程,需要30-40天不等;而紧急状态下的自行采购流程,只需要1-2天。虽然现在全国都启动了防疫项目的自行采购通道,但深圳却是全国首发该政策的。
市财政局负责政府采购监督工作的侯瑞峰,告诉记者说,1月22日,局里开会紧急讨论对疫情防控怎么保障。当时各地对政府采购怎么放开没有具体政策,一般的做法是等上级先出通知,各地再落地。但局班子认为,“绿色通道”一定要尽早开启,好让相关急需的物资和服务可以第一时间到位。
“当天,我们就明确了可以根据深圳特区采购条例,‘无论金额大小都走自行采购’,这相当于为防控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这一全国首个采购便利化政策,再一次证明深圳是个敢闯善创的城市。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物资快速采购到位
不懂就摸索,当天一定要把政策做出来!
福田区征用了部分酒店(宾馆)作为隔离点。区财政局的李昆昆,当天接到无数咨询电话:“酒店、宾馆都不愿意被政府征用怎么办?”“能否由政府出资为临时征用点消杀?”“临时征用点所收留的人员如何安排伙食?”
街道办的各种问题如何解决,并没有先例可循。区财政局也可以层层请示、等待批复、等待上会,但是,局长罗希德觉得财政干的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事,不能贻误“战机”。他看着新闻里攀升的感染人数,下定决心,“当天一定要把政策做出来!”
那天是大年初三,他带着李昆昆和若干同事,认真研究《传染病防治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并征求了街道办意见,反复讨论,当晚凌晨2点形成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临时征用酒店宾馆作为隔离点及租用交通工具有关经费补偿政策的指导性意见》。《意见》一揽子解决了政府临时征用隔离点的住宿费、伙食费、消杀费以及租用交通工具的补偿标准和支出路径问题,率全市之先,解决了街道办燃眉之急。其他各区也马上行动,整个深圳市的征用、隔离、经费补偿工作,就在摸索中顺利推进。
资金早一分钟到账,都是挽救生命
“深圳速度”,在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的建设中充分体现。参照武汉火神山医院模式建设的应急院区,将有1000个床位,无论是设计、施工、通电,都是以最快速度进行。
院区建设资金,也是走“最快通道”。从年前开始,市财政就对防控资金开设“绿色通道”:第一时间联系人行和商业银行春节24小时值班,见单即审,协调人民银行延迟关闭清算通道,处于上线初期的“智慧财政”系统更是提前经受考验、全天候支持业务运行。“资金早一分钟到账,都是挽救生命。”国库支付中心的工作人员朱宝仪说。
朱宝仪是2月4日下午接到建筑工务署来电的,对方说要紧急拨付2亿元的医院建设费用。拨付资金并不是按一个键那么简单,发送指令、交换清算数据时发生了一系列小插曲,直到当天下午5点资金到位,她才发现身上都冒汗了。
据悉,这条24小时畅通的资金通道,自大年初一拨出第一笔以来,共审核拨付7.2亿元疫情防控资金。
24小时资金拨付通道——深圳“智慧财政”平台
“真金白银”迅速落实“深圳16条”
被称为“深圳16条”的《深圳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举措》,是一揽子惠企政策,其中多项内容,都与财政资金政策相关。
深圳财政根据全市企业复工复产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马上研究“深圳16条”如何更好落地,推动、参与出台多项补贴政策,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
为了支持企业渡过难关,深圳财政印发通知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主动与承租方联系,减免政府物业租金2个月。为加快推进政策落地,还简化了租金减免审批程序,只需备案即可执行。仅市级层面,就能减轻承租企业负担1.5亿元。
为了补贴物业企业及员工的防疫服务,联合卫健部门出台财政补助工作指引,既精准扶持,又全程通过信息化申请发放。仅此一项,就补贴6.5亿元。
此外,深圳财政还陆续出台了支持适岗培训、支持就业等近多项落实“深圳16条”的具体政策。
基层防疫的每个难题,都要创新思路、马上解决
2月6日,深圳市财政局副局长赵忠良作为市里派驻蛇口街道指导服务组组长,全脱产进驻街道。深圳这座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倒挂最严重的超大城市,为了守住社区、小区疫情防控主战场,共选派了3万多名干部下沉社区一线。赵忠良正是该局6名选派“下沉干部”之一。
并肩作战几天后,街道的干部才吐露心声:“原来我们心里是有抵触的,觉得派人下来就是来指手画脚的,让我们多填表格,没想到真帮了大忙。”
赵忠良和他的指导服务组,帮的最大的忙,就是以“局外人”的清醒,及时解决众多防疫难题。
蛇口街道商品房和农民房交错、人口构成复杂。经过全面摸排,赵忠良和组员们马上发现了风险点:有的农民房业主不履行责任,既没有测温点,也没有人员值守;由于环境和建筑原因,有2栋农民房没实现围合封闭;围仔西村出入口经常拥堵,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这个“70后”组长,想了很多新办法:找来铁马、创新“分段设卡”来保证围合封闭;延长隔离带“提前分流”,让进村出入口不再排长龙;和农民房业主面谈,晓之以理让他扛起责任……
“基层向来辛苦,防疫期间压力更大,我们是来帮他们的,是来服务的,然后才是运用经验来指导的。”赵忠良这样描述“下沉干部”的工作定位。
在特殊时期,那些原本就生活困难的人怎么办?赵忠良和街道社区人员一道,把辖区内弱势群体人员拉网筛查了一遍,给5名流浪乞讨人员送去口罩、衣服等物资,并想方设法妥善安置了3名流浪人员。
海昌社区有一家艺辉照相馆,店主老张夫妻双方都是残疾人,非常时期,他们和两个孩子一起住在店里的阁楼上。按照消防等规定,商铺阁楼是不能住人的,如果只顾安全生产“一刀切”,指导服务组的工作责任是尽到了,但老张全家将无处可去。
赵忠良和社区同志们,想尽办法协调了一间就近的房子,租金远低于市场价。老张从阁楼里搬下来的时候,眼里是含着泪的。
指导服务组没有休息日的概念,每天都早出晚归。一向自认为身体不错的赵忠良,也突发心脏不适。他挂着心脏监测仪,带领组员继续奋战,安慰大家说:“‘轻伤不下火线’,组织信任我们,才派我们到街道,不能辜负这个信任。”指导服务组入驻以来,蛇口街道辖区的11例确诊病例均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未出现新增确诊病例。
赵忠良(右)“轻伤不下火线”在社区摸排情况
截至目前,第三人民医院通过紧急自行采购通道,已采购1.8亿元物资设备,大部分将用于新的应急院区;本不具备开业条件的禾正医院,36个小时内布置好110张病床,达到接诊标准;有的社区的工作人员一个晚上逐条录入3.2万名社区居民信息;减免社保费政策、返还污水处理费政策也在紧锣密鼓的研究中……
“深圳速度”“深圳精神”,是这座城市的底色,也是困难时期齐心“抗疫”、共促发展的底气。
见习编辑 廖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