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深圳经验|创新生态链极具示范引领作用
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 实习生 詹灵筠
2021-07-27 21:19
收录于专题:“深圳47条”

“国家发改委发文推广深圳创新举措和经验,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摆在清单首位,说明深圳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和示范引领作用。” 有专家学者表示,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应该来说,深圳打造创新生态并把链条各环节融合得比较好,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特别是以立法形式支持基础研究投入、建立科技人员双向流动制度、重构市场导向的人才分类评价激励体系、构建以“四个90%”为鲜明特点的企业创新生态等领先的改革举措和有益经验,对国内其他城市具有很很强的借鉴意义。

2020年11月,《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正式实施,以法定形式明确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比例,设立市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培养科技人才。同时,大力引导支持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通过设立基金、捐赠等方式,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

深圳市体制改革研究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条例》是深圳经济特区贯彻落实先行示范区新要求颁布实施的首部地方性法规。充分运用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以科技创新全链条为主线构筑立法框架,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解决实践中最需要规范的内容、最急迫需要破解的制度瓶颈。其中,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保障财政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在全国范围都属于首创和领先。“企业用于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捐赠支出”视作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公益捐赠”,将有力促进多元化基础研究投入机制构建,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建立科技人员双向流动制度入选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清单,也得到专家高度肯定。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汪云兴表示,该项改革措施明确建立科技人员双向流动制度,允许科技人才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间合理流动,支持和鼓励他们到企业兼职、挂职取得报酬,鼓励在职创办企业或离岗创新创业。允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创新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研究员,以大胆的体制“松绑”,将人才流动带来的创新红利激发到最大。

汪云兴表示,创新驱动,关键还是人才。如何进一步激发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深圳再次走在全国前列,比如重构人才分类评价激励体系,建立市场导向的人才吸引和认定政策,将进一步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由支持“帽子”转为支持“岗位”,在市场机制发挥主要作用的竞争性领域,突出市场认可、市场评价,以人才市场价值、经济贡献为主要评价标准。

“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四个90%’的创新格局也值得其他地方借鉴和学习。” 汪云兴表示,企业是最有活力的创新主体,在创新的市场化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深圳成为全国最富创新活力的城市,很大程度上充分发挥了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十四五”规划将企业在创新领域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规划提出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深圳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

汪云兴表示,正如国家发改委在通知中提到,把学习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与自身发展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各个地方和城市的区位功能不同,发展阶段不一,应该切实结合自身的情况因地制宜地来学习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专家解读:创新生态链极具示范引领作用》)

编辑 编辑-周梦璇(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冻结-党毅浩,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 实习生 詹灵筠)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