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丨人文篇:革命老区振兴路,居民生活焕新颜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竹/文 齐洁爽/图
2021-07-21 13:31
摘要

7月12日至7月17日,记者走进韶关、河源、惠州、汕尾、汕头、梅州的革命老区发现,“焕新颜”的不仅仅是各个革命老区的样貌,还有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面貌。

7月12日至7月17日,记者走进韶关、河源、惠州、汕尾、汕头、梅州的革命老区发现,“焕新颜”的不仅仅是各个革命老区的样貌,还有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面貌。

老区的孩子

2017年5月,按照统一规划进行打造,高潭镇以革命之路为主要设计理念,对马克思街和列宁街进行了整体改造。地面采用青石板铺就,按照高潭革命历史时间排序,提取当年重大事件元素反映在铺装的地面上。改造后,街面的商户比先前多了一倍以上,自驾游来到高潭的游客络绎不绝,曾经破败不堪的街道如今热闹非凡。当地人都在感慨:“没想到连高潭都会塞车!”

老区新气象

富裕安康

紫金龙窝镇打造了“鱼稻共生”田园项目,成为了继紫金“客茶谷”之后的又一网红基地。当地居民在茶余饭后会来田间散步。

“阮啸仙纪念馆”前的红色夏令营

中洞改编纪念碑前

周恩来活动居址前

为了纪念周恩来同志在陆丰金厢渡海的这段历史,陆丰市人民政府于1987年11月将周总理在黄厝寮居住的房屋命名为“周恩来活动居址”,并于1992年4月在洲渚渡海处建立了周恩来同志渡海处纪念碑。目前,来参观周恩来红色革命遗址的游客每年已超过30万人次。

渔歌代代颂党恩

编辑 编辑-黄小菊(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李林夕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竹/文 齐洁爽/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