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路边临时停车收费将扩大至全市。
记者12月5日从深圳市法制办获悉,《深圳市机动车道路临时停放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立法听证会结果公布。据了解,于10月底举行的听证会围绕“后付费”是否绑定信用卡等七大市民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听证。
据悉,从明年开始,路边临时停车收费将扩大至原特区外,同时全市路边临时停车将实现射频感应收费“全自动监控管理”。
热点1:免费时段应缩短避免资源滥用
关于道路停车位的设置规划方案及停车位设置点如何更加科学、高效的问题,听证市民对目前停车位设置点基本认可,但希望有关主管部门今后能够通过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各类线下活动,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而对停车收费时段以每天24时为终点,次日继续停放重新计算停车次数是否合理的问题,有听证市民认为,免费可能导致资源被滥用,由于收费过低或存在免费时段,部分路边停车位被长时间占用。因此,大部分听证市民赞同停车应收费,对于长时间占位的应叠加计算,加重收费,促使其尽早挪车。有市民则认为,晚间和次日早晨应设置免费时段,但为避免资源滥用,赞同免费时段应缩短。
对于重新计算停车次数是否合理,听证市民则认为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应选择相对优惠的方式。
热点2:“后付费”应支持多种支付方式
采取“后付费”方式缴纳停车位使用费实行绑定信用卡方式是否必要,是本次听证会的焦点之一。对此,听证市民大部分赞同“后付费”方式,而对绑定信用卡则有赞成也有反对。更多的听证市民认为,应提供多元化的支付方式,例如绑定支付宝、微信,或者预先记录车辆信息,自动扣缴等。有听证市民建议,应当设置合理的缴费期限,对超期限仍未缴款的,应直接处罚。
那么,因系统故障造成多收费,申请退费时,如何处理更加高效、便民?听证市民对此议题的意见较为统一,基本认同“原路退回”的方式。有市民建议,系统应自动退费,无需申请。
热点3:欠费应允许按期补交对外地车首次教育免罚
而对停车不缴费、欠费不交等的情况,应当如何处理?听证市民对此议题的意见集中在两点,一是建议允许补交,并设立期限,逾期不缴再罚,且考虑外地车不熟悉深圳有关规定,对外地车应当予以照顾,如首次教育免罚等。二是建议应采取更多措施避免未缴情况发生,着重事前预防,而不是事后处理。
规划:泊位实现停车全自动监控管理
据了解,深圳路边临时停车收费从2014年7月开始试点。2015年1月1日起,深圳正式启动原特区内路边临时停车收费管理,罗湖、福田、南山及盐田4区共设置1.3万多个泊位。当时计划从2016年初起将路边停车收费管理扩大到全市范围。在本次听证会上,市交委正式向听证代表答复,原特区外路边停车泊位设置正在推进,争取明年开始实施。
而据深圳市交委近日公示的招标公告“深圳市智慧路边停车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施工图审查”,其中提到,拟在全市范围内建设路边临时停车泊位35629个,项目包含路边停车前端设备设施建设、原特区外6个区分控中心建设、原特区外路边停车视频监控、机房设备间扩容、路边停车系统功能优化升级等。
市道交中心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他们已经在科技园片区进行射频技术缴款试点,停车泊位上将增设感应设备,车辆停进去后,泊位设备将自动读取车上的电子标签,实现停车收费。同时,泊位路段还将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停车全自动监控管理。
来源 广州日报
编辑 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