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冰”转换、二氧化碳制冷……看北京冬奥会有哪些“黑科技”助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07-19 20:52

目前,北京冬奥会12个竞赛场馆全部完工,并通过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考察和认证:各项测试赛陆续完成。同时,北京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办始终秉持“科技冬奥”的理念,“科技冬奥”首先就体现在了各大场馆中。

凝水成冰 “水立方”变身“冰立方”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游泳、跳水、花样游泳项目的比赛场地。而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这里将转换成“冰立方”,作为冰壶项目的比赛场馆。水立方也成为国际上首个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场馆,而以前历届冬奥会冰壶比赛场地都是在混凝土结构上进行制冰的。

所以冰水转换是“水立方”改造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在比赛大厅中通过搭建可转换结构、安装可拆装制冰系统,实现“水冰”转换。赛后,这里春夏秋三季将是“水立方”,冬季则变身“冰立方”。

保护运动员视线 国家体育馆板墙转换

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国家体育馆将是冰球的比赛场地。由于残奥冰球运动员使用冰橇比赛,视线比冰球运动员低,所以主要的转换工作是将运动员席替换为1.5厘米厚的透明板墙。根据残奥冰球竞赛规则,运动员可以随时替换,这样设计的目的既保护运动员,也利于运动员的视线能够始终集中在场地内。值得一提的是,按工期,2天以内,就可以完成冬奥场地到冬残奥场地的全部转换工作。

老场馆换新升级 声光电打造“最美的冰”

首都体育馆承担了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项重要比赛任务,场馆内部将通过最新的声光电技术实现“最美的冰”的理念。今后,首体区域将整体打造成一个竞赛场馆、两个训练场馆、三个配套场馆的核心运动园区。

“冰丝带”首用二氧化碳制冷

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是本届赛事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将承担速度滑冰项目的比赛。“冰丝带”把坚硬的冰设计成22条飘逸的丝带,像是速滑运动员在冰上划过的痕迹,象征速度和激情,又代表着年份字样:2022。“冰丝带”也是冬奥会历史上首个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速度场馆。这项技术,可以使冰面温度差不超过0.5摄氏度,温差越小,冰面硬度越均匀、冰面越平整,越有利于出成绩。因此,我们不仅有“最美的冰”,还将有世界上“最快的冰”。

“雪如意”不止令人惊艳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因为跳台剖面与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如意”的S形曲线相契合,被形象地称为“雪如意”。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是我国首座符合国际标准的跳台滑雪场地,也是张家口赛区冬奥会场馆群建设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竞赛场馆。这里将承担跳台滑雪、北欧两项的比赛。

拥有唯一全遮阳棚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因山制宜

北京延庆小海坨山南麓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这里也是全球唯一建在山体南坡的赛道。为了解决阳光照射,使赛道冰面温度升高的问题,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也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全遮阳棚的赛道。赛道遮阳棚结合赛道形状、自然地形和“人工地形”,实现了传统木结构与现代钢结构的完美结合,有效保护了赛道冰面,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能源消耗。

(原标题《“水冰”转换、二氧化碳制冷……看北京冬奥会有哪些“黑科技”助力》)

编辑 编辑-张玉洁(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冻结-党毅浩,新闻网-曹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