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坪山区坪山街道消安委办进行巡查,发现辖区内一家钢材店在防疫措施未落实到位情况下,便已开门营业,通过查看店内疫情防护措施及防护设备情况,街道消安委办认定其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随即责令其暂缓营业,保障从业人员和消费者身体健康。
当前,疫情防控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当中,但与此同时,部分“三小场所”承担着居民部分防疫需求与生活需求供应。坪山街道共有“三小场所”4078家,数量众多,如何确保开市和防疫两落实?
坪山街道结合辖区实际,积极创新,率先探索“优先、紧急、严管”的分类指导办法,要求经营者自觉落实主体责任,做到“三必须”“三禁止”,实现开市、防疫两不误。截至目前,坪山街道共指导服务开市800多家“三小”场所。
“我们根据商铺急需程度分为‘优先类、紧急类、严管类’。”坪山街道消安委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读特记者,“对于优先类场所提前进行疫情防控指导服务,以保障辖区居民、企业的基本生活;紧急类则加班加点指导场所解决疫情防控和开市遇到的问题,推动“三小”场所有序按开市;严管类则严加把关,做到任何场所开市都符合疫情防控需要。”据了解,优先类包含防控必需、群众日常生活必需的场所,如药店、生活超市、蔬菜肉档、粮油店、母婴用品等;紧急类则为非急需商品或服务业,如饮食餐饮、电器机车维修、美容美发等门店;而严管类则是带聚集性质的场所,如网吧、书店、茶馆、棋牌、娱乐场所等。
在具体操作中,坪山街道发动需要开市的场所至少提前2日向所在社区咨询开市防疫措施,并签订疫情防控承诺书,落实店主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社区将详细指导“三小”场所如何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同时加强日后巡查指导,发现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存在感染风险的责令及时整改。
场所开市后,如何保证疫情防控?“我们督促经营者要做到“三必须”“三禁止”,简单明了告诉经营者哪些必须做,哪些禁止做。”坪山街道消安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必须,为开市场所必须做到从业人员戴口罩、出入人员测体温、场所定期消杀清洁;三禁止,则为场所内禁止人员聚集、禁止聚餐、禁止未登记或未解除隔离的人员上岗”。
(晶报供稿)
编辑 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