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行情今日收官,下半年市场大幕拉开。格林基金6月30日发出了对2021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及债市的展望。
格林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柳杨认为,随着海外疫苗的普及,欧美经济开始出现强劲的复苏,欧洲和美国PMI连续创新高,PMI结果也指向复苏的深化。美国房地产周期重启,带动制造业相关链条需求复苏。整体而言,我国面临的国际宏观环境偏友好,海外需求的恢复仍在进程中。
国内经济呈现复苏见顶,高位震荡的格局。从历史进程看,我国依然面临去杠杆的历史任务,其中企业杠杆和地方政府杠杆率在2020年也有不小的攀升,政策对宏观杠杆率的主基调是稳,不再继续新增杠杆,也形成了今年信用收敛的基础。
经济复苏呈现分化,短期有韧性长期有隐忧
对宏观经济进行结构分析来看,呈现出明显分化的特征,投资短期有韧性,长期有隐忧,出口有见顶回落的迹象,未来不容乐观,消费则恢复偏慢。
从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来看,投资中只有制造业呈现较好的复苏态势,基建投资受限于项目储备和财政支出中基建项偏低,今年预计仍然不容乐观,房地产投资本身有一定韧性,但是房地产融资政策将在中长期限制房地产投资的增速。
再看消费,由于居民收入预期和就业预期恢复偏慢,至今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消费暂时无法起到支撑宏观经济的关键作用。
进出口短期内维持强势,但前期隐忧不小。一方面去年出口的商品,结构中以防疫物质和宅经济为主,今年疫情受控后,上述海外需求减弱。其次上游原材料价格涨价,给企业带来成本压力,出口企业接订单的意愿下降,也会抑制出口的增长。第三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也对出口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通胀方面,当前呈现出明显的结构特征,生活资料价格涨价不明显,而上游生产资料受供给影响涨幅较大。本轮国内通胀本质仍然是供需错位造成的,随着供需逐步平衡,PPI价格会逐步企稳小幅回落。从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看,在本轮疫情带来的危机中国内刺激力度保持克制,通胀的持续性不强,对货币政策没有影响。
流动性方面,上半年呈现出明显的紧信用稳货币特征。社融增速从20年10月份见顶回落,并在2021年确认了信用紧缩的格局。从宏观流动性来看,信用紧缩带来M1显著下行,企业流动性收敛明显,预计下半年宏观流动性仍然会向名义GDP靠拢,在平稳的基础上同比下行。狭义流动性方面,上半年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围绕MLF利率上下波动,回购利率基本实现了围绕OMO利率波动,稳定的资金面也推动收益率下行一波,债券走出了一波小牛市。预计下半年宏观流动性会阶段性企稳,但这并不是新一轮信用扩张的开始,更多的是财政节奏后置和信用债融资边际回暖的结构性影响。
在震荡格局中发掘投资机会
展望下半年货币政策,在紧信用的格局下,预计狭义流动性仍然会保持平稳,市场利率不会偏离政策利率太多,7天回购利率中枢预计能够维持在2.2%附近,时点性的冲击可能会出现,但也会带来一定的交易机会。
财政政策,回顾上半年财政政策,表现收敛,地方政府债发行节奏明显偏慢,财政政策不积极。展望下半年,3-4季度地方专项债发行会逐步放量,财政节奏后置落地,但是全年来看,考虑到限制地方隐性债务和稳定宏观杠杆率的诉求,地方专项债有全年发不完的可能性。
当前债券市场对货币政策定价充分,短期内看不到更宽松的货币政策,中短端债券短期内有一定的调整风险,但是中期看,上行后会出现较强的配置价值。高等级信用债信用利差处于历史极低分位数上,信用债配置价值不高。
展望下半年,宏观经济有见顶回落的风险,但由于信用紧缩呈现结构性特征,且远不如2018年的程度那样剧烈,宏观经济中短期内仍有一定的内生韧性。广义流动性预计仍延续收敛的趋势,狭义流动性保持稳定,为债券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从货币政策角度看,由于资金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上下波动的基调不变,债券市场也很难有大幅度的趋势性机会,全年看大概率维持震荡格局,10年国债震荡区间在3.0到3.3之间。高等级信用债会维持较低的信用利差,如果跟随利率债反弹阶段性的信用走阔,信用债仍然具有良好的配置价值。
(原标题《格林基金:2021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及债市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