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之后,2021年6月28日,在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坪围村党总支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坪围村党总支书记李远通参加了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在建党一百周年前夕,深圳市大鹏新区对口帮扶河源市源城区指挥部喜报频传:派驻坪围村第一书记刘志坚、派驻上村第一书记黄旭军俩人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派驻双头村第一书记张越超被评为“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殊荣背后,有这样一组漂亮的数据:自2016年以来,大鹏新区累计投入精准扶贫、民生帮扶、产业共建资金共29213.92万元,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民生保障、产业扶贫等方面工作,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2020年五个省定贫困村村集体收入平均达到119.6万元,较2015年平均增长20倍以上;327户917名贫困户人均收入达23191元(2020年省脱贫线是8951元)。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达到“十有”出列标准退出贫困村,退出率100%。
▲陂角村“春沐园”小镇
这份亮丽的成绩单,正是大鹏新区对口帮扶河源市源城区在党建方面交出的完美答卷。五年来,大鹏新区对口帮扶河源市源城区指挥部坚持党建引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带头 作用,加强村支“两委”班子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村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阵地,发挥党员引领示范作用服务于民,突出抓好城乡垃圾、污水处理和土壤环境治理,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给群众带来了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有个好支部,群众有信心,党员有干劲
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28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6月29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会见了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象,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坪围村党总支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领到这个奖项意义非凡,我们是既激动又感动,这么高规格的表彰,是党中央对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关心、支持和鼓励。这个奖来之不易,是党领导我们进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奋斗成果。”6月29日晚,晶报APP记者电话连线在北京接受表彰的坪围村党总支书记李远通,“这个奖沉甸甸,是荣誉也是责任,接下来,我们村党总支将一如既往,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带动全村的党员干部,将坪围村建设成为中国农业公园。”
同样激动的,还有守在电视机前收看表彰大会新闻的坪围村党员、群众。“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一名党员,感到很自豪。”党员李进才告诉记者,“自从2016年村里来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带来了深圳大鹏新区的帮扶资金、资源和发展思路,与村‘两委’形成合力,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对教育、环境和村道等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实施了定点帮扶,才有了坪围今日翻天覆地的变化。”
▲坪围村 黄赞福摄
五年来,工作队与村“两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筹集资金,在大鹏新区科技创新和经济服务局等12个单位的结对帮扶下,从加强资金支持、人才支援、产业帮扶、消费扶贫等方面扎实推进坪围村脱贫攻坚工作,先后共投入1800万元资金,在医疗、教育、产业、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乡风文明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如今村道拓宽了,路灯亮了,村里有了治安监控及广播系统、污水处理池、文化广场;特色种植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起来,坪围村早已脱贫摘帽,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和八有指标,村集体收入达到109万元,较2015年增长27倍,贫困人口收入达到23700元,较2015年增长7倍,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第一场脱贫攻坚战我们完胜了,第二场硬仗乡村振兴也已打响了。”李进才说:“作为河源的水果之乡,我们将开启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子。群众有信心,我们党员有威信,做事有干劲……”
“这几年我们村变化太大了,现在家门口便有文化广场,党员干部带头做好垃圾分类,包干到户上门定时定点收运,村道整洁,村容、村貌越来越美,”在村民廖雪丽眼里,工作队领着村里的党员干部,真心为群众服务,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共建美丽家园:“说起现在的坪围村,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发自内心地感谢共产党,感谢大鹏新区,感谢村党总支……”
将党建阵地提升建成“民心工程”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坪围村的群众都说:这个“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实至名归!
“党建工作是实实在在的,以前村里到处是泥泞路,晚上没拿手电都不敢出来,驻村工作队来了,和村‘两委’一道,做好了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把路修好,路灯亮起来,做好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帮扶,老百姓便相信你,更加支持党的政策。”大鹏新区对口帮扶河源市源城区指挥部总指挥、源城区委党委曹其捷表示,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新区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的使命之一。
▲陂角村党群服务中心
“我们将各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党建阵地的建设提升,当成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据介绍,在指挥部与对口帮扶单位共同努力下,使用对口帮扶专项资金200多万元建成了高围村党群服务中心和陂角村党群服务中心,均配备了群众办事大厅、会议室和文化室等功能区。此外,还改造了3个村的党群服务中心,让村里党员有了归属感和荣誉感,也树立了党员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有效改善了以往党组织生活随意懒散的作风。双头村、高围村和陂角村三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部“摘帽”。
据了解,原先的陂角村党群中心只有2层高,是一座一下雨就漏水的危楼,村里90多名党员开党支部大会,要等学生放学后借用学校教室。如今,走进4层高的陂角村新党群服务中心,这里集公共服务平台、旅游咨询平台、民宿管理中心、办公场所为一体,设有群众办事大厅、党群图书馆、阅览室及大型多功能会议室等。该村党群服务中心前面的空地,已建成村民文化广场。舞台上,“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大红海报格外耀眼。这一片,已成为村里的新地标。
抓产业也是抓党建,给信心好过给黄金
清晨,由大鹏新区资助兴建的高围小学鹏城楼传来上课的铃声,毗邻学校的高围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30亩荷花迎风绽放;五指毛桃产业园里,苗圃长势良好,大棚里五指毛桃菇已可上市;夕阳西下,陂角村的蔬香园里的小火车正带着一家三口快乐出发……
▲高围村荷花基地和鹏城楼
在大鹏新区对口帮扶下,这些产业项目正搭上乡村振兴的时代列车,开向未来。“我们的对口帮扶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党建做好了,人心齐了,产业如何发展?经过精心谋划,通过几年努力,一张蓝图画到底,久久为功,才有了今天脱胎换骨的乡村巨变。”曹其捷表示。
由于源城五个省定贫困村地处城乡结合部,又临近水源保护区,不具备大规模种植和养殖条件,为此,指挥部统筹谋划,引导各村差异化发展。各村结合实际,打造一村一韵、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文旅产业”。目前,五村产业已初具规模:陂角村依托“春沐园”小镇,发展民宿舍和文化产业;打造“小坑土鸡”品牌,与新区食品促进会合作,签订长期供销合同。高围村打造五指毛桃种植基地,每年可增加收入20万元。今年新建的荷花基地,满池小荷已露尖尖角,又成为一个新的景点。上村村打造红色旅游景区,由革命先烈罗焕荣故居修缮而成红色文化馆,已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建成了蘑菇基地,目前已批量生产。坪围村打造无花果基地和兰花基地,无花果基地收益每年达35万元,兰花基地每年收益达20万元。双头村打造电商产业园和水果采摘园,2020年,电商产业园销售额超过300万元,水果采摘园销售额约75万元。
▲高围村的五指毛桃菇已上市
“其中,高围村的五指毛桃产业园除了苗圃种植外,还培育五指毛桃菇,还将深加工生产五指毛桃酒,这就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曹其捷介绍,现在每个村都有二三个前景不错的产业项目,形成一产种植、二产深加工,三产带动旅游的融合发展格局,解决了村民家门口就业、创业的问题,变“输血”为“造血”,激发其内生动力。“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抓产业也是抓党建,给信心好过给黄金,有帮扶的长效机制支撑,消费扶贫的销路保障,我们鼓励大家要敢想敢干。”
2名驻村第一书记获评“省优秀共产党员”
在党建引领下,一批批来自大鹏新区的优秀党员干部,始终坚守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战场。
“有困难,找刘队!”。在坪围村,这位让大家信任的“刘队”,便是刚刚评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的刘志坚。
刘志坚是大鹏新区投资推广中心副主任,2016年5月,他主动请缨,作为“扶二代”来到坪围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五年来,他走家串户,日夜奔走,全身心扑在帮扶工作中,足迹踏遍了坪围村每一寸土地。无论是贴心为五保户买棉衣御寒,还是寻找支持引进了无花果生产基地和兰花种植项目,为了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而四处奔走,村民都看到眼里,记在心头,早已将他当成自家人。
▲刘志坚在深圳分会场参加广东省“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看到老百姓的笑脸,我觉得是幸福的。”五年来,刘志坚用行动践行了初心和使命,用真情换来了无数贫困户的笑脸,将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的特区干部形象,牢牢树立在村民心中。“一心为民,民心向党。这五年,我个人成长收获更多,不仅提升自己处理基层问题的能力,看到了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得到价值体现。这是最让人欣喜的。”
除了刘志坚,还有派驻上村村的黄旭军、双头村的张越超……大鹏新区派驻源城的扶贫干部是一批有想法、有活力的优秀青年干部,他们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带头作用,以勇于开拓的深圳精神和勤勉实干的大鹏作风,感染了当地群众,带动了村里的党员干部,引领大家一起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而奋斗。
上村村是革命先烈罗焕荣的故乡。今年以来,由罗焕荣故居修缮而成为源城区埔前镇上村村红色文化馆,已开始迎来一批批开展党史教育的参观团队。在以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上村村,目前已整合全村红色景点串连成线,将按照上村红色文化广场—上村红色文化馆—上村香菇观光科普示范基地—爱加倍乐心农场—福源果场的线路,开启“红色+绿色”乡村旅游之路。
▲上村红色文化广场 张彬摄
上村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黄旭军的梦想成真了。五年来,这位有着19年军旅生涯的扶贫工作队队长,与村“两委”班子一道,挖掘、整合上村村的红色资源,谋划了“红色文化+革命教育+生态旅游”的发展思路,修建红色文化广场、打造红色文化长廊、修缮罗焕荣故居……将上村村建成全省第一批“红色村”试点。
▲黄旭军(左)在上村香菇观光科普示范基地
“我们还要发展家庭农场、乡村民宿、特色种植等,让村民深度参与红色旅游开发,让这个省定贫困村脱贫致富变身‘网红村’。”黄旭军说,“大鹏的客家人有句朴实话语:想得再多,不如做成一件好事。”
期待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正是有了像刘志坚、黄旭军等优秀的扶贫干部,和河源当地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共同战斗、接受考验,将一件一件的好事做成,才有了五个“省定贫村”变成河源乡村振兴“五朵金花”的故事。
五年来,在大鹏、源城两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久久为功、不懈奋斗,对口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贫困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个人收入显著增长。先后获得了4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荣誉:坪围村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陂角村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荣誉称号;上村村入选“广东省文化旅游村”和“广东红色村”;双头村被评为“广东省省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和“广东省星创天地试点单位”。
《河源乡情报》记者谢思思记录、见证了五个村脱贫、振兴之路。在她看来,这五个村从贫困落后到走在河源“前列”,与大鹏新区这支对口帮扶“精锐部队”分不开,“他们个个心怀热爱,敢想、能干,不怕困难,是协调、解决问题的行动派,整合资源的全面手……”她认为,五村连片,一村一韵的产业发展蓝图,便带有深圳“先行示范”的精神内核。“最宝贵的,这支队伍给源城带来‘敢为人先的深圳精神,和拓荒牛的实干作风’。”
“谋划的项目都做成了,办好了,我们为能参与这场伟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脱贫攻坚战而感到荣幸。”曹其捷表示,五个村通过去年的两委换届,已吸引了一批有担当的青年和优秀大学生加入,各村的党组织趋向年轻化、知识化,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有了,产业发展已开始上轨道。接下来,这些带着深圳铬印的美丽乡村,必将在河源大地上续写了更多“春天的故事”。
(原标题《大鹏新区对口帮扶河源源城党建工作喜获殊荣:一个“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名“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