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假期因为疫情而提前结束,按学校通知回校展开各种防疫准备工作。
忙忙碌碌一整天,陪着老师们报完最后一张防控表,一抬头,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走出校园,街道像一条波平如镜的河流,浓浓的夜色缓缓流淌,偶尔的喇叭声像在千里之外。平时川流不息的车流、熙来攘往的人群、街巷间热闹的烟火味和市井气,如今却只剩昏黄路灯映照下的空旷街道,唯有两边行道树上一列列的大红灯笼,在提醒着我现在正是春节。
记得大年初三那天下午,突然接到湖北籍朋友“回家过年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目前已确诊在当地医院隔离治疗”的信息,过年的气氛开始变得有些微妙,心情莫名有些沉重。多次犹豫后,还是决定打电话亲自确认,电话中得知其家人也有被感染,心情更为复杂。仰头看着不是很漆黑的夜空,虽然不是清风明月,但脑子里冒出《世说新语》的句子,“清风朗月,辄思玄度”。古人最是闲笔好,寥寥八字,意蕴一笔荡开。
珍惜今天,珍惜当下,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想起他,就像棋盘上的一颗棋,想起另一颗棋。或许再见面,也只是淡淡坐在那里,不知该说什么,相视一笑是最简古的寒暄。
相见亦无事,别后亦忆君。
回到家,按照贵州人的风俗炒了几个小菜,应应节日的喜庆,上好了酒。第一杯敬苍天大地,希望春回大地的时候,就是疫情散去的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像往常一样洋溢着灿烂;第二杯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最美逆行者,他们在这个家人团聚的春节,远离家人,冲到疫情的最前线,冒着生命危险,救助那些受到病毒感染的病人,这就是鲁迅先生说的“民族的脊梁”;第三杯敬平凡如你我的普通大众,认真用力地守护自己的家园。
统计完当天的防疫报表,站在窗口,阳台上的花盆里零星开出了几朵红黄的小花,已经立春了,冬天要结束了。
本文作者:陈筑,深圳某中学语文教师
(晶报供稿)
编辑 杨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