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您这是又要下楼遛弯啦?”“我们周末组织长者逛公园,阿叔你要不要一起来参加?”“阿姨,您有啥烦心事要跟我们说的吗?”在深圳的社区、养老院和日间照料中心,社工们活跃在老年领域,他们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为老年人解难事,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10月是敬老月,社工们更加忙碌,他们要入户探访老人、带老人出游、给老人送上文艺节目……据市社工协会统计,截至2015年底,深圳社工行业从业人员达6607人,其中约有700名社工活跃在养老领域,占比达10%。约700名社工深入一线,提升老年人晚年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为“夕阳红”添一抹暖色。
“社工让我获得新生”
“美丽的颐养院,我爱你!我要用歌声赞美你!”一走进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老人颐养院(以下简称颐养院)3楼,记者就听到了老年人的歌声,这首歌名叫《我爱你!颐养院》,是这群唱歌的老人之一——胡阿姨创作的。而在十年前,刚入住颐养院的胡阿姨患有抑郁症,生活无法自理也不愿与人交流。“我现在是颐养院最活泼的老人,我带着老人学会了100多首歌,我还会写歌。”胡阿姨告诉记者,这得益于社工的帮助,她特别感谢这群可爱的社工朋友。
来自安徽的胡阿姨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角色的转变导致她情绪低落,加之老伴突然离世,双重打击下,胡阿姨患上抑郁症。由于子女工作忙碌,不能及时照顾她,2006年,62岁的胡老师来到颐养院疗养。“我每天都不和别人交流,要么躺在床上发呆,要么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而且我生活不能自理,不洗脸、不刷牙、不冲凉,社工经常来开导我,社工还带来安徽老乡和我交流,慢慢的,我被乡音乡情打动了,变得开朗起来。”胡阿姨说,社工了解到她爱唱歌,就特意录了好听的老歌播给我听,帮助她走出困境。“社工让我获得新生,我要在有生之年发挥余热,回报大家。”
为老人架起关爱桥梁
在养老院和日间照料中心,护理人员提供生活照料服务,营养师提供配餐服务,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社工又能发挥何种作用呢?在颐养院,老年人想要听一堂健康知识讲座、想学习插花课程、想看一台文艺演出时,社工会及时为他们送上精神大餐,提升老人的幸福感。
“我们每天都会走进老人的房间,了解老人需求以及想法,为老人提供陪伴服务和情感支持,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颐养院社工张晶表示,颐养院老人的平均年龄82岁,行动能力弱,部分老人由于角色转变不适应院内生活,为此,社工开展了个性化的服务。比如整合志愿者和社会资源,定期探访老人并开展文娱活动,开展软陶泥手工、书法等兴趣小组,促进老年人角色转换和社会适应, 使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充实幸福。“养老机构要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社会关系连接等责任,社工发挥润滑剂、纽带的作用,他们为老人架起关爱的桥梁。”深圳市罗湖区德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范新平表示。
制定标准推动行业发展
“十年来,深圳社工在养老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务经验,在精神慰藉、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等方面探索出了深圳标准。”深圳市社工协会秘书长张卓华表示,如何进一步做好老年社会工作?如何推广深圳的老年社会工作经验?深圳参与制定了《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以推动行业发展。
1月,民政部正式发布《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推荐性行业标准。该标准对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内容进行规定,这将有力促进老年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化发展,保障老年社工服务品质。深圳市盐田区在该区社会福利中心推动标准落地实施,盐田区将从落标监测、制度建设、服务建设、人员建设、流程建设、环境建设等六个方面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点建设。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