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深圳女孩开个展: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探索科技与艺术融合
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2021-06-19 22:02

6月19日,《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杨子妍个展》在深圳巢美术馆开幕。18岁的深圳女孩杨子妍展出了其70余件绘画、装置艺术、交互影像类作品,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探索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杨子妍画作曾进入美国国会艺术展厅,并获得美国近百年历史的Scholastics Arts & Writing Awards大赛(学乐艺术和写作奖)金奖。该展览由巢美术馆、小燕画院·巢主办,国际小燕画院协办,为期三天,将持续至6月21日结束。

杨子妍2003年生于深圳,目前就读于美国纽约州艾玛威拉德女子中学,担任学校艺术与文学杂志主编。她从小酷爱艺术、绘画、摄影、钢琴,艺术作品曾在美国国会艺术展厅、香港文化中心展出,于2021年、2020年、2019年获得美国近百年历史的Scholastics Arts & Writing Awards大赛(学乐艺术和写作奖)金奖、银奖和多项荣誉奖,并刊登于Celebrating Art 2021春季杂志和Triangle Art杂志。

据本次展览策展人、巢美术馆执行馆长程念介绍,本次展览展出了杨子妍从孩提开始探索艺术的痕迹,70余件艺术作品勾勒出她受不同地理及文化背景的影响,使用纸质、电脑辅助设计、回收材料等多样性材料及绘画风格探索艺术与科技碰擦出的新媒体火花。

“这次画展完整勾勒出杨子妍的艺术发展历程,她是一个非常全面的青年艺术家,几乎什么艺术类型都能驾驭,尤其是作品《自画像》令人震撼。”杨子妍的启蒙老师、小燕画院创始人吴小燕与董建国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

在杨子妍看来,绘画是她记录身边时事、表达自我的一个媒体,也是她的第二语言。在探索艺术的道路上,她一直勇于尝试和挑战新想法:从国画到油画,在画室内创作到异国实地写生,到使用绘画、摄影、装置模型、新媒体等不同媒介,创新思维始终主导着她的创作。

小时候在深圳出生,在香港成长,去杭州寄宿一年,现今又在美国读高中,这些经历造就了杨子妍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及思考方式。虽说她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但身份认同一直是她不断思考的问题。

因此,杨子妍创作了《水彩鸵鸟》。她表示,在成长的道路上,她经历过多次搬家,从小区、城市到国家,每一段经历都带给她不一样的体会。“我就像画中的鸵鸟,随着海浪不断的冲到不同的海岸上,开始下一段旅程。这幅画也选择了水彩,与画中的海浪作为一致的媒体。”杨子妍说。

《民族画》是杨子妍的最新作品,在国际小燕画院院长张晋君看来,画作中中国元素与现代主义的融合,正是她寻找身份认同的体现。杨子妍表示,她走过很多城市,深圳像娘家,科技创新的活力最感染她;香港是成长的后花园,也是东西文化交错最集中的城市;杭州让她重新认识自我,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今求学的美国奥尔巴尼,则是待探索之城。“正因见识过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族群,我才认识到了包容的重要性。”杨子妍说。

艺术、科技与心理学相结合

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多件交互设计作品,尤其是一件MG动画作品,通过图像和音乐记录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的动态,用艺术的方式推动心理疾病的科普,赢得一致好评。

深圳技术大学教授、大数据学院院长相韶华认为,科技和艺术结合不乏先例,迪士尼动画电影《冰雪奇缘》的华裔动画设计师林余姿曾专门研发了一套“护发”的动画程式,来完成40万根头发的3D效果。“最近几年国外诞生了一个新兴职业,叫心理学工程师(Psychology engineer),就是把艺术、科技、心理学结合起来,杨子妍的MG动画作品让我看到这种端倪。”相韶华说。

专心艺术创作之外,杨子妍还热心公益。她曾在纽约州府难民中心为幼儿教授绘画,2019年起每年参与Memory Project,为战争中国家的孩子画肖像;2020年带领学校代表队参加Technovation科技创业比赛,为蓬勃发展的老年群体设计辅助视力及检测健康的软件,并通过Thunkable编写软件代码。此次画展在疫情期间举办,杨子妍也希望用艺术的方式去回应公共话题,并帮助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得到更多教育公平的机会。

(原标题《杨子妍个展开幕,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探索科技与艺术融合》)

编辑 吴徐美审读 韩绍俊审核 新闻网-曹亮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