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明年中国“嫦娥”将落到月球背面

记者 邹媛 文/图
2016-10-15 05:23
摘要

10月13日,被誉为“嫦娥之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在市民中心慷慨激昂的向现场市民表示,2030年,将有望突破深空探测核心技术,实现火星取样返回,使我国在该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让探月梦走的更...

QQ截图20161014212019

“‘嫦娥’实现了我们千百年来的探月梦想。未来,太阳系的探测,则会带我们走的更远!”10月13日,被誉为“嫦娥之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在市民中心慷慨激昂的向现场市民表示,2030年,将有望突破深空探测核心技术,实现火星取样返回,使我国在该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让探月梦走的更远。

欧阳自远介绍,1958年,全世界开始了第一次的探月高潮,美国阿波罗计划投入了254亿美元,带动了20世纪60~70年代几乎全部高新技术的突破与发展。但此后,探月计划却停止了近20年的时间,那么如今人类为何又要重返月球呢?

“据目前的探测结果显示,月球上的钛元素分布在四分之一的土地上,面积相当于一个中国的面积大小。”欧阳自远表示,此外,月球上铀、钍、稀土含量也远比地球上多得多,中国的稀土矿藏为世界之最,然而月球上的稀土是中国稀土量的几十万倍。

另外,月球的特殊环境资源同样可以开发利用。月面温差大、没有磁场、重力小,地质结构稳定,高度真空,很多合金、新材料、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对这样的环境求之不得,在月球上能够极大方便其进行生产制造。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能源是受启发于太阳,它可能是人类未来的终极能源——受控核聚变发电。”欧阳自远介绍,嫦娥一号已经探明全月球的月壤层中,氦-3含量的分布与资源量,至少有100多万吨氦-3。“如果受控核聚变发电能够商业化,可以满足全人类至少一万年的能源需求,而且这将是人类社会长期、稳定、安全、清洁、廉价的受控核聚变的能源原料”。

另外,欧阳自远表示,预计在2017年左右发射的“嫦娥五号”将会到达月球背面。“这是人类站在地球上永远看不到的地方,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曾降落在月球的背面,这是更为艰难的事情,我要去探测从来没有见过的那半边月亮”。

“我们还应该飞得更远,去探测整个太阳系!”欧阳自远说,太阳系探测的主要科学问题,包括探寻太阳系生命信息与系外行星、研究类地行星及太阳系演化、研究太阳和小天体活动对地球的灾害性影响、开发利用地外资源以及再造一个地球。

专家介绍:

欧阳自远,被称为“嫦娥之父”,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和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我国陨石学与天体化学领域的开创者。长期从事陨石学、月球科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60年,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50余篇,专著16部,主编著作20部。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与重大成果奖、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个奖项。

见习编辑 耿超逸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