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浩青《大美深圳》
深圳率先在全国一线城市中具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三大集垃圾处理、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的能源生态园建成并投产运行,完成1200个城中村综合治理,提前一年建成“千园之城”,实现3508个住宅小区“楼层撤桶”……深圳的一幅幅美丽画卷徐徐展开,过去的一年深圳城管攻坚克难,城市管理事业取得新突破新发展,城市环境品质全方位提升。
新的一年,深圳如何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如何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如何将城中村打造成城市优美风景线,如何“绣”出美丽鹏城?连日来,深圳“两会”上与会代表、委员就如何打造最美环境积极献言建策,城管部门及时予以回应。据悉,深圳城管今年将重点推进13项工作,用最美深圳迎接特区40周年的到来。
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市民垃圾分类参与率
去年至今,生活垃圾分类是深圳市民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草案的出台,我市垃圾分类由此步入法治时代,引起市民广泛讨论。深圳“两会”期间,关于垃圾分类的建议也频频“亮相”会场。
“垃圾桶的配备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还要有地方来放这些垃圾桶。”市政协委员廖欣告诉记者,目前我市涉及垃圾分类暂存(转运)、处理等设施用地比较紧缺。记者从市城管部门获悉,去年9月,我市南山、龙岗、宝安三大世界领先能源生态园已建成投产,日处理垃圾超过10300吨。据了解,市城管局今年将加快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确保三大能源生态园按国际一流标准全面建成,高质量运营,同时加快全市垃圾处理设施新建改造提升步伐。
“分类的关键是依靠人,参与率和投放精准率双低,还未把分类和市民的良好习惯结合起来。”市政协委员朱小萍建议通过灵活机制逐步让广大市民养成自觉投放的习惯。市城管局表示,今年将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年底前垃圾分类市民参与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以上。
着力打造世界名园,提升公园品质
截至2019年9月23日,深圳各类公园总数达到1090个,提前15个月实现“千园之城”目标,全新新建改造公园117个,新建提升绿道60公里。记者从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2020年新年首日下午4时前,就有超过40万市民进入各大公园游玩休闲,公园已成为市民节假日的休闲去处。
市人大代表林南阳等建议改造提升下梅林文体公园,增加健身场地和器材;市政协委员杨俊、周南在提案中建议打造“森林中的坂田”,将坂雪岗片区周边的郊野公园整体联通,提升坂田绿色颜值。“继续开展公园规划修编,完善三级公园管理体系。”城管部门表示,今年将继续统筹推进全市公园新建改造提升工作,以完善功能为主,进一步丰富公园文化内涵,增加公园体育设施,着力打造世界名园。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代表委员还将目光聚焦于“花城”。如市政协委员王晓明提出,在打造世界著名花城中运用抗病虫害能力强、连续开花、残花自净能力强的月季,以减少草本花卉的更换次数,并丰富市政绿化品种;市政协委员陈锦华认为,深圳市花簕杜鹃的内涵挖掘还不够,建议开设特色市花文化节,通过艺术创作、文创产品等多种方式夯实市花文化品牌。据了解,“打造花市嘉年华,开展更多国际化、高品位花市花展活动”也在城管部门的新一年计划中。
城中村物业管理全覆盖,打造城市新名片
散落在各个角落的城中村,曾经是城市的“伤疤”。“如果你要问我住哪里,我家就住在美丽深圳文明新村里。”过去的一年,全市共有1200个城中村完成综合治理,其中有120个被评为优秀。治理后的城中村,里里外外焕然一新,精彩蝶变,处处展现出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美丽。
整治面的全面铺开,代表委员也围绕城中村治理建言献策。“城中村建筑物建设时间早,墙面破旧、墙皮脱落,斑斑污迹,大部分墙体上还留有拆除广告牌后留下的锈铁。”邱小燕、陈炳强等市人大代表关注到城中村建筑物外立面,建议对城中村建筑物外立面进行统一净化、美化和规范治理。
据了解,深圳城管今年的行动计划中,将攻坚克难全面完成城中村综合治理任务,预计今年7月底前全面收官,确保城中村物业管理全覆盖,建立城中村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巩固治理成果,努力将城中村打造成城市的风景线和新名片。
此外,记者了解到,新的一年,深圳城管除生活垃圾分类、花园城市建设、城中村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推进外,还将在“小厕所”、城市灯光、环卫测评等方面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下足“绣花”功夫,“绣”出大美深圳。
编辑 刘桂瑶